要真愛,還是要阿拉?德國影集《土耳其語入門》

 

《土耳其語入門》在情境喜劇主題中,探討族群文化衝突的問題。

 

  從1961年第一批土耳其移工踏入德國國境開始,日耳曼文化便逐漸因為這群「南方人」(Südländer)的到來,染上截然不同的色彩。時至今日,土耳其裔人口已成為德國最大的移民社群,而德國也成為除土耳其本國外,最多土耳其人居住的國家。日漸龐大的土裔群體不只為德國填補了勞力短缺、帶來味美價廉的Döner Kebap(旋轉烤肉),不同文化、信仰的碰撞也使德國人不得不開始思考價值觀差異如何整合、雙方又如何共同生活。

 

平常時候在德國掛國旗不太政治正確(愛國的德國人容易被和納粹劃上等號),但是當旁邊掛上土耳其國旗時,瞬間就成了友好的象徵。

 

  《土耳其語入門》(Türkisch für Anfänger)便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由德國公共廣播聯盟(ARD)製作,於2006年開始播映。這部情境喜劇的劇名便透露了,這齣戲最主要的張力來自於德國境內土耳其移民的生活處境。然而,《土耳其語入門》並不僅僅滿足於展示文化差異,更在這樣的框架下碰觸了許多出乎意料深刻的議題。

 

  故事的最開始,是一對相戀的中年伴侶宣告他們決定同居。這對情侶分別來自不同文化──心理醫生Doris是金髮碧眼的德國人,警察Metin則在數十年前從土耳其移民到德國──並不是這個決定最特別的地方;更顛覆想像的是,他們告知此決定的對象是各自的孩子。Doris的決定導致故事主角Lena及弟弟Nils不得不,展開和大男人主義的Cem與虔誠的穆斯林Yağmur同處一個屋簷的日子。四個性格迥異的青春期孩子,加上日常糊塗、要事較真的德國媽媽與寬厚溫和卻相對傳統的土耳其爸爸,於是開始了雞飛狗跳的共同生活。

 

當Lena與Nils 遇上他們新的手足──超虔誠的Yağmur和愛裝酷的大男人Cem。(圖片來源:ARD/ Hardy Spitz)

 

  作為一齣情境喜劇,《土耳其語入門》並沒有架構嚴謹的劇情結構,而是圍繞在瑣碎的日常生活,因此主角們的妙語如珠往往是戲劇的主要看點。比如, Lena起初以拆散Doris與Metin為人生志業,言語尖銳的她便對Metin說:「你把得到她只不過是因為她現在身處中年危機罷了。聽我這樣講你不要生氣喔,不過Metin,如果我媽是男的,你差不多也就只是一輛保時捷。」養育出Lena的Doris在言詞方面自然也不遑多讓。某次當Lena快遲到要Doris載她時,Doris回應:「什麼?不過是遲到十五分鐘,我才不會為了這十五分鐘排放二氧化碳!我又不是美國!」諸如此類對當代社會現象的嘲諷,經常出現在主角的對話中,在歡樂嬉鬧中加上一點小小的嚴肅,在放肆大笑時似乎也隱隱約約地被扎了一下,引人思索看似無腦的台詞背後若有似無的深意。

 

  除了台詞的巧思以外,《土耳其語入門》也常利用貼近生活的劇情,刻畫德國與土耳其的文化差異,甚至嘗試碰觸這些差異背後的脈絡。思想前衛、自由奔放的母親Doris以幾乎不管束子女的嬉皮教養自豪,反覆告訴Metin:「小孩需要自由的空間!」他們的女兒Lena和Yağmur於是爭辯哪種教養方式更好──現代的Doris還是傳統的阿拉?Lena起初完全是Doris派,直到她在夜店大爛醉出糗的隔天聽到Yağmur說:「你總覺得阿拉的規則是神經病⋯⋯,可蘭經雖然嚴苛,但是給了我保護自己的規則。」「你媽究竟是酷,還是她根本不在乎你呢?」隨著Lena開始思考「規則」的意義以及自己到底需不需要「規則」,這部戲在描繪土耳其人與德國人不同的行為習慣時,也一併呈現了造成這些表面差別背後的價值觀差異,甚至直指最根本的問題丟給觀眾思考。

 

發揮警察專業的Metin說:「每年有200個小孩去完夜店後就再也沒回家,其中有40個就這樣死了!」Doris回應:「不去夜店的那些,死的是靈魂!」(圖片來源:ARD/ Hardy Spitz)

 

  然而,以文化差異為笑料的喜劇,不免操作刻板印象。劇中的土耳其文化經常遭誇張化與特殊化,也導致土耳其裔的角色相對扁平。儘管如此,因為趣味與深度搭配合宜,往往能在白爛到不行時又不鹹不淡地點出些什麼,不教條也不膚淺、詼諧中帶點哲趣的《土耳其語入門》確實值得推薦。

 

 

 

影集資訊

《土耳其語入門》(Türkisch für Anfänger)─Bora Dagtekin,2006開播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