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救了米老鼠:《魔法師的學徒》

《魔法師的學徒》敘述一個跟在魔法師身旁打雜的學徒,趁魔法師出門之際,擅自向掃帚施展偷學來的魔法,令其化身為僕人。

 

  若說莎士比亞代表英國文學,歌德就代表德國文學,而一般讀者對其最熟悉的作品莫過於《少年維特的煩惱》與《浮士德》,但這位大文豪與米老鼠又有什麼關係呢?

 

 

  故事從德國開始。歌德與另一位德國文豪席勒競爭又友好的互動激盪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兩人尤其在1797年間創作出了多首敘事詩,德國文學史上因此將此年稱作敘事詩年(Balladenjahr)。歌德同時於席勒所編輯的雜誌《文藝年鑑》(Musen-Almanach)上發表了著名的詩作《魔法師的學徒》(Der Zauberlehrling)。這首敘事詩日後被收錄在歌德1827年出版的《最後修訂版文集》(Ausgabe letzter Hand)中,亦是其至今最著名的詩作之一。

 

在即將水淹屋頂之際,魔法師終於回來了,施展了咒語才使積水退去。

 

  《魔法師的學徒》敘述一個跟在魔法師身旁打雜的學徒,趁魔法師出門之際,擅自向掃帚施展偷學來的魔法,令其化身為僕人,代為到外頭的井裡取水至水缸,他則悠哉地在椅子上睡起覺來。一覺醒來,不斷取水回來的掃帚僕人已使整間屋子淹水了,而學徒卻不知道令其停止的咒語,情急之下拿起斧頭將掃帚劈成多段,卻弄巧成拙,出現了更多的掃帚僕人,情況因此變得更糟了。在即將水淹屋頂之際,魔法師終於回來了,施展了咒語才使積水退去。

 

  故事切換至法國。作曲家保羅‧杜卡(Paul Dukas)受歌德此詩作的啟發,於1897年創作並發表了同名管弦樂作品《魔法師的學徒》(L'apprenti sorcier)且大獲好評。然而,這卻為杜卡帶來了困擾,因為《魔法師的學徒》事實上是他中期的作品,其於之前與之後都有其他創作,卻因為這首管弦樂作品的名氣太過響亮,使其個人與其他作品都相形失色且較不為人所知。

 

歌德當初大概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詩作竟然在一百多年後救了這隻老鼠一命。

 

  故事接著切換至美國。迪士尼自1928年推出米老鼠一角並大受歡迎後,再自1929年起推出了一系列「糊塗交響樂」動畫,且其受歡迎程度更勝前者。「糊塗交響樂」系列動畫以音樂為主角帶動劇情,裡頭沒有台詞與對白,亦沒有特定的故事軸與特定的角色。在此同時,米老鼠受歡迎的程度逐漸下滑,甚至連源自於「糊塗交響樂」的唐老鴨都比它歡迎。這樣的情形在1930年代末期達到谷底,但米老鼠畢竟是華德‧迪士尼的心頭肉,說什麼都要把它救起來。

 

  迪士尼打算參考「糊塗交響樂」的模式,為米老鼠製作專屬動畫,並於一開始就選中杜卡的《魔法師的學徒》,欲使米老鼠扮演學徒一角。迪士尼在和費城交響樂團的指揮家列奧波爾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分享了這個想法後,獲得了對方的大力支持,接著便著手進行製作工作。然而,迪士尼的精心製作使得投入的成本飆升,超過了以往製作一部動畫成本的三至四倍之多。在斯托科夫斯基的建議下,迪士尼一不做二不休,將這部原專屬於米老鼠的數分鐘動畫影片擴大規模至片長逾兩個小時的動畫電影《幻想曲》。《幻想曲》包含了七個片段,其中的音樂多只扮演了配樂的角色,與劇情並無關聯,唯有《魔法師的學徒》的音樂劇情與故事劇情相符。電影於1940年上映後,《魔法師的學徒》不僅是其中最受歡迎的片段,亦成功地挽回了米老鼠的人氣。歌德當初大概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詩作竟然在一百多年後救了這隻老鼠一命。

 

 

 

圖片出處:akgSDB-Film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