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香港現在進行式──《并:控制》

 

「并」是什麼呢?「并」的讀音跟「病」相同,也跟「併」一樣。另外,把「并」反過來,就變成「共」。

 

  「對了,你最近不要在微信上跟朋友談論習包子了。」身在台灣的我卻害怕無意間為住在香港的朋友找了麻煩。人類最該恐懼的,果然是恐懼本身。

 

  《并:控制》的導演就是前幾年拍攝《不能戳的秘密》一片的李惠仁,「并」,透漏著中國兼「并」台灣的野心,也是把「共」字反過來寫,無畏的傳達他的政治立場。這部片在網路上有正版全片,也向全世界開放,為的是讓更多人看到中國之內的香港、中國之外的台灣正在面臨的難題。

 

  《并:控制》穿插許多人的談話、過去的影像記錄、圖片等等,紀錄片一貫的手法,卻好像也是在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是下一個被控制的人。

 

控制三部曲:機構審查、互相監督、自我審查。

 

  開頭是導演查詢網站發現被拒絕入境的畫面,與香港旅遊發展局廣告說的「香港歡迎你」相互對比之下顯得好笑又諷刺,卻也讓我們感覺到有些黑手已經成形。

 

  低端人口被清理、維權人士被抓再再顯示著這個政權多麼害怕被「顛覆」,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政權?恐怕是一個深知自己僅有「合法性」,缺乏「正當性」的政府吧。

 

  片中導演拜訪了兩位視障的朋友,他們都是香港人,他們在香港生活了很久,清楚感覺到香港的變化,感受中國旅客在香港造成的問題。眼睛看不到,卻比明眼人更加清楚中港態勢。

 

眼睛看不到,卻比明眼人更加清楚中港態勢。

 

  還記得那個被失蹤的銅鑼灣書店老闆嗎?中共要求他交出購買禁書的顧客名單,那麼他就可以轉為證人,唯一一個脫身的機會,他站在九龍塘附近的一道鐵絲網旁掙扎了許久,最後他決定不交出名單硬碟。這是一個艱難的抉擇,一面是現實,一面是價值,他深信他的決定對香港非常重要。我想民主當然不能當飯吃,但對他來說,民主是空氣,言論自由應該如同呼吸一般自然。

 

  導演引述了米夏爾科(Michael Michalko)虛構的制約實驗,五隻猴子都想吃到上方香蕉,但是只要有一隻猴子往上爬,所有的猴子都會被潑水處罰,久而久之只要有任何一隻猴子想爬上去吃香蕉,其他猴子就會阻止他,最後他們都只吃上面丟下來的香蕉皮了,這個故事讓我們清楚的明白「自我約束」從何而來。對照後面台北電影節後台台灣影藝人員避談戴立忍事件的畫面,更是讓人唏噓不已。

 

  先談香港,再談台灣,似乎也是在提醒我們,不要變成第二個香港,無論你的國族認同是什麼,言論自由與民主價值是可以凌駕國籍的。

 

「最後他們都只吃上面丟下來的香蕉皮了。」

 

  導演談到了李明哲事件,談到了周子瑜,談到了當時反媒體壟斷的來龍去脈。許多人說中國的市場很大,不能鎖國。這是沒有疑問的,不論與中國之間的關係為何都應該與它有經貿往來,但是政治與經濟是緊密關聯的,與中國保持良好的經貿關係,也同時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否則以經逼政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影片後段香港的雨傘運動與台灣的318學運互相輝映,2013年不少政治學家都做出台灣恐怕被中國兼併的預測,然而隔年,後者爆發了。任何一個社會運動都有正負面的影響,但肯定的是,這大大影響了台灣的政治走向。在晦暗的時刻,總仍有一些關鍵少數仍持續努力。

 

  《并:控制》在中共委員會宣布建議廢除國家主席連任限制後開始放映,顯得格外諷刺,影片中出現的諾貝爾獎被提名人胡佳也在中國兩會前「被旅遊」了。控制三部曲:機構審查、互相監督、自我審查。三十歲以下的人們生活在解嚴之後的年代,也許我們無法理解某些長者們說的,以前多麼有秩序的社會是什麼,但呼吸自由空氣的我們已漸漸被霾籠罩。然而就像在片尾中國的NGO工作者寇延丁在河岸跑著一般,只要不斷的跑著,只要仍然有人跑著,黑幕終會消失。

 

 

 

電影資訊

并:控制》-李惠仁,2018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