慾望與科技的寓言:《AKIRA 阿基拉》

大友克洋經典作品《AKIRA阿基拉》25年後再度以經典之姿重新出版。

 

 

  時隔三十多年,科幻經典漫畫《AKIRA 阿基拉》即將再度問世了。

 

  在絕版多年之後,終於等到了再版的消息,身為資深漫畫迷,我的激動難以言喻。不僅因為資歷漸長,對於它的崇敬更甚以往;更重要的,是新世代的讀者終於也有機會一睹這部巨作的驚人風采。隨著書中設定的2019年即將到來,也是經典再版的這個時刻,讓我們一起來解析與回味《AKIRA 阿基拉》的神秘魅力。

 

  震古鑠今的科幻巨作

 

  「阿基拉AKIRA」,意思是光明與希望。這個神秘的字彙至今在漫畫史、動畫史、甚至科幻電影史上都有著重量級的地位。1982年,正值日本經濟起飛、創作百花齊放的年代,年輕的創作者大友克洋帶著他的新作《AKIRA 阿基拉》橫空出世。以鬼斧神工的視覺魄力與饒富電影感的分鏡故事,開創了寫實科幻漫畫的新格局,迅速震撼整個業界。

 

  1988年,以漫畫為原著出發,《AKIRA 阿基拉》動畫電影問世。這部由大友克洋親自操刀繪製700頁分鏡,動畫手稿超過15萬張,總預算達到10億日圓的超大型科幻巨作一舉震驚了世界,也將他推向了國際巔峰。至今,它不僅是世界影史20大科幻電影中唯一的動畫片,奠定了日本Cyberpunk的發展風格;它更是第一部真正傳播到好萊塢的日本動畫——甚至早於日本大師宮崎駿之前,深深影響了後世許多作品。

 

  慾望與科技的寓言,跨越時間維度的故事原型

 

  所謂經典,其故事必定具有時代性。年輕時經歷的學運抗爭、日本經濟動盪的失落、戰後陰影與對科技發展的恐懼等,大友克洋將這些過去經歷的體悟融成一體,放進虛構的2019年新東京都。

 

  這看似先進,實則墮落腐敗的未來都市,出現了光與影的兩個主要人物—金田與鐵雄。一位是充滿領袖魅力的不良少年老大,一位是長期活在其陰影之下的扭曲小嘍囉。故事從他們的一場飆車,遇到具有超能力的神祕小孩開始出現了分岐;金田被捲進政府的陰謀中,開始跟著革命人士尋找傳說中深埋的力量—阿基拉。而鐵雄得到了巨大卻恐怖的超能力,一步步走向毀滅之路。光明與黑暗、毀滅與重生、熱血與超能力,這些經典的元素顯示了《AKIRA 阿基拉》作為標準少年漫畫的基底。然而在「敘事方法」上,它卻展現出前所未有的野心。

 

  想真正體驗阿基拉的故事,必須從個別角色抽離出來,改以宏觀的整體沉浸其中。大友克洋並沒有選擇從人物的角度出發,反而採用宏觀、電影式的多線敘事,嚴肅、甚至睥睨人類如螻蟻的角度,從上俯瞰而下述說整個故事。因此,書中暴力血腥的畫面雖不側重,但也信手捻來,人命在巨大的體制之下更加渺小無常。我們有時陪著金田以局外人的身份,努力對抗政府體制;有時跟著鐵雄經歷未知力量的狂暴、扭曲與恐懼,也同時隨著軍方慢慢揭開當年核爆的真實面紗。

 

  但這些交錯的故事線路中,總會固定出現一個神秘名詞──阿基拉。彷彿如交響樂節奏般不斷重複,像沉睡在神秘培養皿中的軀體片語,像從黑暗深處而來的深沉呼喚,像鐵雄腦中恐怖夢魘的驚悚呢喃。如影隨形,揮之不去。

 

  我們隨著作者拆成了許多絲線,慢慢拼湊樣貌、漸漸收束起來找到答案。這種電影式敘事開創了漫畫新的深度和廣度,將【角色】與【故事】全部拉到「世界」背後,進而讓讀者產生共感式的「體驗」。我們扮演的彷彿不是任何一個角色,而是「全人類」。

 

  金田是人性面中的光明、吊兒啷噹,鐵雄懦弱與忌妒,其餘角色則代表著貪婪、犧牲等各種面向。因此在劇中高潮──阿基拉終於現身,同時也帶來毀滅的那一刻,其實我們是以「全人類」的角度來感受面臨末日的絕望。不斷掙扎,結局卻依然毀滅;不斷追尋,世界卻依然陷落。其中引發的複雜深沉情感:恐懼、悲傷、覺悟、甚至到期待與坦然,讓這部作品的威力突破了平面漫畫的格局,進而達到經典巨作的立體與深度。

 

  超越表層而深達核心,只留下震撼無語。這就是阿基拉「重劍無鋒」的故事原型,也成就了經典不朽的神奇魅力。但真正讓《AKIRA 阿基拉》被後世歌頌的原因,卻不止是頗具深意的故事,而是此巨作另一項重要成就──那令人驚嘆的視覺表現。

 

  鬼斧神工的視覺魅力

 

《AKIRA 阿基拉 1》令人震撼不已的開端。©MASH ROOM Co., Ltd. /Kodansha Ltd.

 

  依稀記得初次和阿基拉相遇的場景。首頁一打開,即是一場氣勢磅礡的末日毀滅,黑色球型爆炸吞沒了巨大的都市,配上霸氣無比的三個大字──阿基拉。雖然不甚其解,不明其義,但毋須言語。憤怒、震撼、恐懼、黑暗等複雜的感覺彷彿幻化成一股熱流,深深的衝擊心底。

 

  80年代,大友克洋的《AKIRA 阿基拉》以超強的繪畫力震撼了日本漫畫界,奠定了他硬派科幻教父的地位。還記得當年初出茅廬的自己,也曾鑽研學習過他的技法。眾所周知,大友克洋對於機械與建築的迷戀是其創作的最強特色。

 

  在那個沒有數位繪圖的年代,他並不著墨於網點(灰階)的使用,而是以純正的線條構圖、下筆的輕重緩急、黑白間隙的平衡,建構出畫面縱深和層次肌理。如《AKIRA 阿基拉》中幻想的各式場景與機械,細節縝密而不脫離現實,精細繁瑣卻不流於匠氣,紮實的透視與景深層次,讓平面漫畫產生立體的縱深感,張力非常強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震撼場面的驚人描繪。舉凡各式爆破的煙塵、都市崩塌等巨大場景,大友克洋淬鍊出各式不同技法,讓無機的爆炸與建築彷彿有了生命和面貌,創造出多樣的層次,是漫畫史上劃時代的表現。傳聞當年整個日本漫畫界,有一時期全都在學習大友克洋的繪畫技巧,可見他的造詣之深。

 

  然而,大友克洋卻不迷失在炫技之中。他是構圖的專家,了解少與多、簡與繁的對比道理。舉例來說,年輕觀眾未必真正看過阿基拉的電影內容,卻一定記得一張「帥到不行」的經典海報──一位穿著緊身夾克的青年背影,正走向一台紅色超炫重機,下方橫列神秘的標題──AKIRA。這張海報的威力甚至超越了電影本身,讓世界留下深刻印象。

 

  其中,大友克洋並未採用少年漫畫常見的誇張大仰角來塑造英雄感;而是以俯角、紮實的素描構圖來寫實呈現。主角行走的態勢營造出啟程的未知魅力,火紅色調點燃了年少輕狂,但大塊面積的空曠地面卻表現出渺小與現實。這張圖同時散發出少年的熱血與電影的大氣;其功力之深,超越了技法,停留在觀眾心中。這種視覺上的魔力正是阿基拉最為精彩之處。

 

《AKIRA 阿基拉 1》內封所展現的精采功力。 ©MASH ROOM Co., Ltd. /Kodansha Ltd.

 

  以強大畫技為根基,讓阿基拉最具特色的「電影式分鏡」得以成立。細細看來,整部漫畫很少出現特寫鏡頭來描寫眼神和內心,而是運用大量中遠景鏡頭,在同一格中,安插許多人物群戲,同時交代很多訊息。其切換節奏明快,著重於事件的進展,而非細膩心境的描寫。這也造就了阿基拉的「故事」與「世界」在「角色」之上的創作觀。作者將觀點置高,不流於煽情,而是冷靜傳達訊息給讀者,讓其自行代入與解讀。

 

  這樣的分鏡手法在電影版達到了集大成的境界,印證了大友克洋「漫畫即電影」的創作方式。雖然在動畫表演上有些生硬,演繹方式也不盡完美,但光看700頁的分鏡用數十萬張動態串連起來,那歎為觀止的場面就足以令人瞠目結舌、空前絕後。這絕非僅是用高預算堆積出來的鋪張,而是在大友克洋強烈的掌控力下,併發出來的精彩光輝。

 

  因為匠心獨具,新東京因此有了頹廢荒誕、新舊並存的生命力;因為才華洋溢,超能爆破才有了意志穿梭、自行生長的魅力。其中一段鐵雄夢境幻化成巨型嬰兒、不斷增生融合與變形的動畫便非常具有代表性。混合著無機和有機、陰柔和剛毅、獵奇與恐懼等超現實手法表現,成為動畫史上著名的經典場面。這些匠心獨具、技藝兼備的視覺,與富含深意的故事互相輝映,讓阿基拉一躍成為歷史上一道深刻的光芒,對後世造成了影響與啟發。

 

  然而,許多人還是會有一個最直接的疑惑:阿基拉到底是什麼?究竟是宇宙神祕能量?實驗超能力孩童?是肉塊堆疊的異形?抑或是不斷反覆毀滅的夢魘,寄宿在每個角色與讀者心中?這些原本的疑問和混沌,經過六大卷漫畫和史詩般的電影洗禮後彷彿成型,卻又更加迷離難解。

 

  《AKIRA 阿基拉》似乎就如同星際大戰的原力──是無法解釋的、壓倒性的超然、存在於每個人心中的神秘力量,它似乎超脫故事與形式,混合成一種難以言喻的「感知」,不論過去、現在甚至未來,讀者始終能在其中找到呼應當代的諷刺和意義。這種從外圍輪廓推敲,而非直接定義的哲學性闡釋,造成整體的共感與想像空間,或許正是這部巨作魔力的來源吧!

 

  三十年過後,現實和書中的未來彷彿不同但又相似。隨著這部經典的再現,除了讓我們一睹大師親筆繪製的風采,相信更能來帶來跨越時代的反思與震撼。正如同大友克洋終究還是給了結局殘酷中的柔情,彷彿也隱喻著《AKIRA 阿基拉》想傳達的真正涵義—毀滅之後帶來重生,黑暗之後必有陽光。

 

  AKIRA 阿基拉,誠摯推薦給所有新來舊到的讀者們。

 

 

書籍資訊

書名:《AKIRA 阿基拉》(全六冊)

作者: 大友克洋

出版:東立

日期:2018

[TAAZE] [博客來]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