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的十張地圖

 

(一) 引導哥倫布的地圖 (1490s)

 

 

  據說哥倫布利用這張地圖遊說亞拉岡國王與卡斯提亞女王(後合併成立西班牙)資助他航行。哥倫布指著地圖說:向西航行到達亞洲的距離比較短,而且不必穿越穆斯林的地盤。顯然,他的遊說成功了。

 

(二) 確認美洲的地圖 (1507)

 

 

  這是第一張主張美洲是個獨立大陸並將其命名為「America」的地圖。哥倫布生前一直以為他到達的地方是亞洲。而這張地圖為了強調美洲是個獨立大陸,特地在其西側畫出海洋。雖然當時歐洲人還不知道太平洋的存在。

 

(三) 中國最早的地球儀 (1623)

 

 

  來自歐洲的傳教士迪亞士(Manuel Dias)與龍華民(Nicolo Longobardi)將這顆地球儀獻給中國的皇帝。為了讓中國人能接受當時最新的地理知識,他們特地以中國傳統地圖風格來繪製這顆地球儀。

 

(四) 調停美國獨立戰爭的地圖 (1782-3)

 

 

  英國外交官利用這張地圖交涉美國獨立戰爭的停戰事宜。地圖上的紅線標示著協議的美國與加拿大邊界。當時美國人要求的領土比英國人預期的還要少,但多年後又為了邊界問題起爭端。

 

(五) 倫敦貧窮地圖 (1889)

 

 

  據說19世紀末的倫敦有四分之一人口處於極端貧窮狀態。Charles Booth 懷疑窮人的比例不只四分之一,於是雇人進行實地調查。結果他發現窮人的真實比例達到30%。他將調查結果繪製成這張地圖,使英國政府感到震驚。於是,英國開始興建國宅。

 

(六) 布爾什維克保家衛國!(1921)

 

 

  剛成立的蘇聯遭遇一連串的侵略、飢荒、社會動亂。這張地圖被用來宣傳美化布爾什維克的形象,使俄羅斯人相信布爾什維克可以保家衛國。

 

(七) 倫敦地鐵圖 (1933)

 

 

  由於倫敦地鐵路線非常密集、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傳統地圖使人難以搞懂要如何搭乘地鐵。Harry Beck 在地圖上將地鐵路線變成簡單明瞭的線條、每個車站等距間隔。從此,他的巧思成為所有地鐵路線圖的範本。

 

(八) Peters 投影 (1974)

 

 

  平面的地圖很難將地球的真實形狀描繪出來。常見的麥卡托投影雖能將陸地形狀正確地表現出來,但面積嚴重失真。這使得歐美國家的尺寸被過度誇大,而第三世界國家被縮小。Arno Peters 發明的投影法解決了面積失真的問題。他的地圖使人察覺到:第三世界比原本想像的還要大

 

(九) Google Earth (2005)

 

 

  Google Earth 改變了人們對於地圖的看法,這應該不用我多說吧?

 

(十) 中世紀的地圖 (十五世紀)

 

 

  最後,讓我們從現代科技跳回到中世紀歐洲人的世界觀。當時的歐洲人將東方視為上方。事實上,定位(orientation)這個字眼就是指向東方(orient)的意思。在世界的最東方,也就是地圖的最上方,是伊甸園;(有趣的是,東方是西方人的極樂世界,西方卻是東方人的極樂世界。)世界的中心點是耶路撒冷。而這張地圖最特別的地方,是將不列顛從整個世界島獨立出來,放在世界的最底層。這個手法見證了英國主體意識的萌芽。

 

附註 

這十張地圖2010年展出於大英圖書館。策劃此項展覽的Peter Barber,在《Mail Online》上以專文介紹這十大地圖,參見:〈Ten of the greatest: Maps that changed the world〉。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