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作為強勢學術語言是不可改變的現狀嗎?

英文作為學術發表預設值的狀況,難道沒有任何妥協的空間嗎? 

 

  瓦萊里亞‧拉米雷斯‧卡斯塔涅達(Valeria Ramirez Castaneda)還是哥倫比亞洛斯安第斯大學生物碩士生的時候,每當想到用英語寫論文就很頭痛,雖然用西班牙語寫能達到畢業要求,但如果用英語寫就可以立刻發表。卡斯塔涅達試過好幾次,但經過數周的挫折之後,她放棄了,她說:「那是不可能的任務,我只有很少時間還要耗費所有精力思索科學,根本沒辦法用英語寫論文。」

 

  卡斯塔涅達現在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演化生物學博士生,由於碩士時期的經歷讓她決定調查其他不是以母語發表論文的科學家所面臨的阻礙與負擔。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的論文指出,英語作為強勢學術語言的缺點很明顯:以卡斯塔涅達調查的49名哥倫比亞生物學家來說,他們準備英語草稿的時間比西班牙語平均多花12個工作日;近一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論文因為英語文法問題而被退回;三分之一的受訪者焦慮使用英語發言,因此選擇不參加研討會。

 

  針對說西班牙語的墨西哥科學家和說普通話的台灣科學家的調查顯示,這些科學家認為用英語寫論文比用母語寫還要困難得多,而且寫出來的成果更可能不甚滿意與感到焦慮,賓州印第安那大學語言學家、該研究的共同作者大衛‧哈諾爾(David Hanauer)說:「結果很明顯,英語對兩組人都造成同樣的負擔。」

 

對於自己語言有驕傲的大國,譬如德國與法國的研究成果經常被低估,世界「大學排行」也比較低,這並不是意味著他們沒在好好做研究,而是他們沒有把所有研究成果都發表到英文期刊上。

 

  卡斯塔涅達的研究證明了語言障礙嚴重影響非英語母語者的科學家,並且阻礙科學的多樣性。普林斯頓大學科學歷史學家邁克‧戈爾丁(Michael Gordin)說:「綜觀全球幾乎可以肯定,絕大多數科學家的母語並非英語。」然而,他們必須學習英語,才能在國際期刊發表自己的研究,對於日後的學術生涯發展也很重要。雖然擁有共同語言比較方便,但他說:「公平與平等的問題也很重要。」

 

  卡斯塔涅達的研究所得到的反應讓她更擔憂這個問題,她說:「我有朋友寫信對我說,『因為英語的關係,我開始考慮放棄科學這條路』或者『我沒能畢業,因為我無法負擔英語課程』,種種真實案例都讓人五味雜陳。」

 

  那麼,科學界能夠做什麼彌補語言上的不平等呢?這種英文作為學術發表預設值的狀況,難道沒有任何妥協的空間嗎?卡斯塔涅達和哈諾爾認為,審稿人在審閱論文時必須把重點放在科學,而不是文法,編輯在送審論文時就應該強調這點。審稿人可以建議作者提升英語程度,但不應該變成退回論文的理由。如果需要校對與編輯服務時,現有的出版費應該用來協助支付這些費用。

 

  由於科研機構也從發表的論文中受益,他們應該為科學家提供翻譯與校對服務。英語國家的大學應該為國際學生提供相關協助,尤其是國際學生通常比本國學生付了更多學費。他們還建議大學應該為理工科學生提供免費的英語課程。時至今日,學英語的「責任」已經轉嫁到個人身上,而不是教育機構,卡斯塔涅達說:「這種情況不能再繼續下去。」

 

「英語已經變成能否進入科學界的守門員,直接排除了其他各式各樣的觀點與理論。」

 

  澳洲昆士蘭大學的環境保護科學家天野達也(Tatsuya Amano)指出,科學界需要承認並接受任何語言發表的研究成果,這樣做不僅幫助科學更多樣化,也讓非英語母語者擁有更多的發揮空間,以及更精準的解釋研究成果。根據天野達也與同事的調查,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論文的分析經常忽略非英語論文,而它們卻占了該主題論文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

 

  天野達也的母語為日語,他說:「英語已經變成能否進入科學界的守門員,直接排除了其他各式各樣的觀點與理論。這不僅是非英語母語者的問題,也是英語母語者必須正視的問題。」

 

  這些解決方案都是可行的,但它們需要教育、時間、金錢和意願才能達到,戈爾丁說:「一切只需要政策制定者正視問題,但(解決方案)始終沒有實行的原因,是因為那些擁有最多權力與資金的人——英語母語者——不用付任何代價就能從目前的體系中獲益。」

 

  解決這個問題能促使科學知識更多樣化與更平等的傳播,全面地改善許多科學家的困難,天野達也表示:「一個小小的改變就能帶來真正的轉變。」

 

 

原文出處:Science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