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巧克力還是藥的時候

十八和十九世紀時的巧克力品牌廣告,更早之前巧克力曾一度被視為醫學藥品。

 

 

  巧克力並不是一直以來都被當成我們習以為常的普通糖果。當巧克力在十七世紀第一次從美洲傳入歐洲時,它被視為罕見的神秘物質,多數人更把它當作藥物而不是食品。

 

  十七世紀時,最一開始的歐洲人並沒有一邊喝著咖啡、熱巧克力和茶,一邊航海探險。對他們來說,這些從遙遠危險的國度帶回來各種用豆子與樹葉沖泡的東西,不該被歸類為食物,而是藥品,而且需要經過藥劑師和醫生開立處方和規定劑量才能品嚐。

 

  著名的法國書信作家塞維涅夫人(Madame de Sévigné)經常紀錄宮廷生活的日常,其中最著名的信件之一就是告誡女兒有關服用巧克力的信件,她帶著恐懼的語氣說道:「那些巧克力?你難道不擔心它會燃燒妳的血液?這些神奇的效果難道不是為了掩飾身體內在的某種煉獄?」就這樣,巧克力這種喝起來令人愉悅的特效藥,開始受到人們普遍的好奇與關注,並導致十七和十八世紀出現許多有關研究巧克力的專書著作。醫生和商人們從藥理學領域獲取知識,宣揚巧克力對健康的益處或是慷慨激昂的警告公眾不可濫用。

 

科梅雷諾在書裡繪製的「海神波塞頓將巧克力從墨西哥帶到歐洲」畫作。

 

  巧克力比茶葉和咖啡還早被發表成醫學論文,並且進入歐洲藥品歷史的史冊上:1631年,西班牙醫生科梅雷諾(Antonio Colmenero de Ledesma)在馬德里出版了《巧克力品質及特性的好奇論述》(Curioso Tratado de la naturaleza y calidad del chocolate),成為第一篇關於巧克力與健康的論文,科梅雷諾此篇短論的發表時間正逢西班牙成為巧克力主要進口國的時代。

 

  西班牙自從科爾特斯在1540年代佔領阿茲特克人的領土後,便開始將巧克力引入國內,最早有關巧克力的西班牙語描述可追溯至1552年,而英國和法國則一直到十七世紀初才開始在加勒比海沿岸與南美洲建立殖民地。透過在殖民地傳教的耶穌會宣教士所積累的巧克力醫學知識,科梅雷諾因此能夠更貼近的研究可可豆作為藥品的特性。今日這本著作被圖書館歸類為醫學文獻,科梅雷諾致力於將巧克力當作藥品介紹給歐洲人,並用當時盛行的四體液學說解釋。

 

西班牙醫生科梅雷諾出版的《巧克力品質及特性的好奇論述》是第一篇關於巧克力與健康的醫學文獻。

 

  四體液學說(Humorism)起源於古希臘的醫學理論,經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和蓋倫(Galen)發揚光大,在西方醫學界直到1630年仍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此學說認為人體由四種體液構成:血液、黏液、黃膽汁和黑膽汁。這四種體液分別對應到四種大自然元素(火、土、水、風)和四種性格:黑膽汁代表寒冷乾燥;黃膽汁代表炎熱乾躁;黏液代表身體濕冷;血液則代表了熱又潮濕,當四種體液平衡就能維持身體的良性運作;反之,若在體內一方失去平衡,就會產生現今所說的「病症」。歐洲常見的醫藥品長期以來基本上只分為冷或熱的服用方式,但巧克力卻存在著冷熱皆宜的特徵,影響到後來管理巧克力的攝取方式。

 

  當英國與法國引進科梅雷諾的知識後,也開始從美洲殖民地運回大量的可可豆。英國陸軍上尉詹姆士‧沃茲沃斯(James Wadsworth)途經西班牙時看見巧克力飲品盛行的奇景,使他回國後翻譯並出版了《巧克力品質及特性的好奇論述》的第一版譯本。他在書裡介紹了許多關於巧克力的好處,並強調巧克力除了有異域風味之外,還能用來適度地醫學治療。

 

  雖然原作裡有許多外來知識,但透過沃茲沃斯的翻譯直接解決了那些難懂的術語。他在1652年推出新修編版本,將巧克力定位成「保證可以治癒所有英國人毛病的飲品」,並承諾幫助「每個男性或女性、受教育或是未受教育、誠實或不誠實」的人,讓他們「每個人都能買得起巧克力」,加上他大肆宣傳巧克力的神奇療效:包括能幫助消化、止咳、利尿、潔牙等數十種功效。

 

1768年法國貴族飲用巧克力的畫像。

 

  這番對巧克力的神奇介紹,直接影響了整個英國。1665年,歐洲正歷經一場世紀瘟疫,再加上新生兒驚人的死亡率,人們對巧克力的醫療需求顯得特別明顯。也因為巧克力被無限放大的神奇療效,讓許多商人在這次熱潮中賺取了大量的財富。

 

  就在英國人充分利用巧克力二十餘年後,法國人終於對巧克力做出了改變。比起應用在醫學上,法國人將異國情調與時尚性視為更重要的品牌化準則。1670年,法國人終於把巧克力放進了烤箱中,讓巧克力不再只是醫藥用品。

 

 

 

圖片出處

Public Domain Reviewlifetakeslemons@wordpress

 

 

分享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