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如何不知不覺地改變你的情緒

研究結果顯示:人們會把自身感受調整成聽到的聲音情緒。

 

 編譯|Mumu Dylan

 

  大多數人聽到憤怒聲音時會本能地變得畏縮,那我們的情緒又是如何被自己的聲音所影響呢?研究人員打造了一個數位聲音平台,觀察人們聽見自己聲音時的情緒反應,結果顯示:人們會把自身感受調整成聽到的聲音情緒。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讓-朱利安‧奧古朱里耶(Jean-Julien Aucouturier)博士花費許多時間和精力破解聲音與情緒的關係,他試圖理解人們對不同的聲音而引發的各種感受。他的團隊期望最後能建立起一系列驅動大腦神經的聲音資料庫,藉此治療憂鬱症、焦慮症與其他精神疾病,以取代當前的藥物治療。

 

  他結合了神經科學、資訊工程與音樂知識加以分析聲音頻率,並製造會「激起情緒」的特效聲音,例如顫音。在這項研究下,團隊開始瞭解人們是如何試著去管理與控制自身情緒。舉例來說,我們通常會面無表情來掩飾真實感受,儘管心裡正在評價發生的事。為此,團隊設計了另一個實驗來研究意識。

 

  他們採用獨創的數位聲音平台,讓受試者帶著耳機朗讀一段故事,耳機裡則播放著修飾過的受試者聲音,包含快樂的、難過的,或著恐懼的聲音。為了加工處理受試者的聲音,數位聲音平台使用模擬發聲的聲學元件演算來調整聲音。例如讓音調變高,使聲音聽起來充滿自信,或是改變頻率分佈讓聲音變得興奮。

 

  重點是受試者不會預先知道自己的聲音被調整過。然而觀察許多受試者的反應後,研究小組有了驚人的發現。

 

研究團隊讓受試者帶著耳機朗讀一段故事,耳機裡則播放著修飾過的受試者聲音。

 

  研究人員發現,受試者會改變自身的情緒狀況來配合聽見的聲音。研究人員認為,這表示人們並非總能控制自己的聲音,來滿足特定的目標;相反地,當我們聽到自己的聲音之後,才能了解自身真正的感受。

 

  參與這次研究的瑞典隆德大學的彼特‧約翰森(Petter Johansson)博士說道:「表達與情感經驗之間的關係,長久以來一直是心理學界具爭議的主題。」東京大學的共同研究者渡部克己(Katsumi Watanabe)相信這個數位聲音平台可用於醫學治療。透過重新詮釋過的變調聲音,將可能使焦慮症患者產生正面的情緒變化。

 

  這個真實語音轉換工具能將任何錄音「渲染」上不同的情緒,開發者馬可‧利昂(Marco Liuni)博士以美國新浪潮樂團Talking Heads主唱大衛‧拜恩(David Byrne)之名,將其命名為「DAVID」 (Da Amazing Voice Inflection Device)。

 

 

 

圖片出處

PNASMovie Pilot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