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外交之前,是長頸鹿外交

送給奧地利的「皇帝的長頸鹿」水彩畫,由Eduard von Gurk繪製。

 

  自古以來珍稀動物經常被當作朝貢品和禮物,以增進彼此的友好關係。近代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中國政府自1950年代開創的「熊貓外交」政治性贈送模式;而在更早之前的十九世紀,埃及也曾將長頸鹿送給歐洲國家作為友好的象徵。

 

  當時的埃及隸屬於鄂圖曼帝國,在君士坦丁堡的命令之下,埃及的帕夏(總督)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曾派兵幫助蘇丹馬哈茂德二世(Mahmud II)阻止希臘獨立。但後來由於戰略上的不合導致海戰失利,種下了穆罕默德‧阿里與鄂圖曼帝國絕裂的種子。1820年代晚期,穆罕默德‧阿里將三頭長頸鹿分別送給了法國、英國和奧地利,希望藉此拉攏歐洲列強來制衡蘇丹權力。

 

法國長頸鹿「莎拉發」的畫像,收錄在牠死後不久出版的《自然史通用字典》。

 

  送給法國國王查理十世的「莎拉發」(Zarafa,阿拉伯語意為可愛)是法國第一隻長頸鹿,法國人從來沒見過這種有超長脖子的生物,隨即造成大轟動。光是在里昂就有超過三萬名民眾前來圍觀,這是當時整座城市三分之一的人口。莎拉發一直活到1845年才安詳地過世(牠比起另外兩隻更高更健康,以長頸鹿平均壽命來看也是正常範圍),牠被製成標本後一直保存在拉羅歇爾的國立自然史博物館至今日。

 

瑞士裔畫家Jacques-Laurent Agasse於1827年繪製英國長頸鹿「喬治四世的長頸鹿」的畫作《Nubian Giraffe》。右邊是兩名埃及飼養員和動物園老闆Edward Cross。

 

  雖然英國動物園自中世紀以來,就擁有不少異國的珍奇異獸,像是1252年倫敦的動物園就已經有北極熊,但這次穆罕默德‧阿里贈送的「喬治四世的長頸鹿」(George IV’s giraffe)還是英國的第一隻長頸鹿。牠在英國同樣形成一股流行全國「長頸鹿狂熱」風潮,從燭台造型、印花布料到陶瓷製品,各式各樣的商品都能與長頸鹿扯上關係;還有以牠為主題的歌曲、演奏曲和詩。但牠沒有像莎拉發那樣幸運,喬治四世的長頸鹿僅存活四年(生活在英國僅兩年)便死去,雖然牠的毛皮和骨架也被製成標本,但1855年因為收藏的博物館關閉,此後便不知去向。

 

  比起莎拉發和喬治四世的長頸鹿,第三隻送往奧地利贈送給皇帝法蘭茲二世的「皇帝的長頸鹿」(The Emperor’s giraffe)則比較不廣為人知。當她於1828年8月抵達維也納後被視為貴賓對待,維也納為牠打造了特製的畢德邁亞風格小屋,這座小屋至今仍在美泉宮動物園(Tiergarten Schönbrunn)內給長頸鹿居住。

 

「長頸鹿狂熱」在十九世紀初期風靡歐洲大陸,產生許多衍生商品和文化創作。

 

  就如英法兩國,「皇帝的長頸鹿」也引起了全國轟動和群眾性的文化現象:奧地利作曲家阿道夫・波易勒(Adolf Bäuerle)為牠創作了音樂劇《維也納的長頸鹿》(Die Giraffe in Wien);奧地利的婦女很快流行起「長頸鹿式」的頭髮造型;當然也不乏身穿長頸鹿樣式的衣服、手環和耳環,甚至還有民眾用長頸鹿花紋的特殊壁紙重新裝潢房間。

 

  「皇帝的長頸鹿」跟英國的長頸鹿命運差不多,同樣在1829年死於園內。若觀察當時許多的素描和油畫作品,其實並不令人意外。牠的後腿往往被繪成奇怪突出的角度,根據後來的驗屍報告,有傳言猜測牠的後腿一直都是骨折的狀態。牠的標本被存放在維也納自然歷史博物館,但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現存的標本就是「皇帝的長頸鹿」。

 

 

 

圖片出處:The Guardian

 

分享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