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我變成妳了:《雙面女郎》(1992)

 

  在談這部電影之前,我想必須先提起本片導演巴貝施洛德(Barbet Schroder),即便在今日也絕對有資格視為獨立製片界的怪才;在年輕時,Schroder和日後法國新浪潮的重要導演同樣是《電影筆記》(Cahiers du Cinéma)的忠實粉絲,結果某日他找到當時擔任期刊總編輯的侯麥(Éric Rohmer),兩人對於計畫拍電影的事一拍即合,於是為了付諸實行,當時僅以23歲的年紀便創立獨立製片公司「洛桑莒影業」(Les Films du Losange),其中代表作品不但包括侯麥《六則道德故事》系列(Six contes moraux, 1963-1972),也曾支持尤斯塔奇(Jean Eustache)、希維特(Jacques Rivette)等位長時間未受矚目的新浪潮導演延續個人創作。除此之外,施洛德的電影如同本人給大眾的印象般難以捉摸:第一步作品《More》(1969)便為毫無保留拍攝嬉皮的生活和思想,配樂則是請來好友們Pink Floyd,以擅長的迷幻搖滾樂曲跨刀相助;70年代時,更帶著少數工作人員冒險前往烏干達,拍攝長達三小時半的紀錄片《阿敏將軍》(General Idi Amin Dada, 1974),留下一代暴君阿敏的珍貴影像及訪談;今日即便已年過半百,仍好選擇其他導演不敢碰觸的尖銳題材,例如《恐怖律師》(L'Avocat de la terreur, 2007),內容為曾替多名恐怖份子自願擔任辯護的越裔法籍律師賈克魏傑斯(Jacques Vergès)之傳記電影。

 

 

導演和阿敏將軍的合照

 

 

  根據上述不禁令人感到好奇,如此一位特立獨行的製片家、導演,又會以何種方式拍攝針對主流觀眾的好萊塢電影?對於導演而言,長年引領歐洲獨立製片界的名聲,不但是他所擁有最雄厚的本錢,更能因此吸引不少歐洲幕後優秀的電影工作者,主動跨海前來尋求合作機會:像是本片的攝影指導Luciano Tovoli便以拍攝義大利邪典電影(Italian giallo films)的經歷著稱,並且特別擅長室內戲的長鏡頭「影機運動」(Plan-séquence)和製造帶著色彩的打光效果,原創配樂則是日後因《魔戒》系列(Peter Jackson, The Lord of the Rings, 2001-2003)而聲名大噪的加拿大配樂家霍華蕭爾(Howard Shore),年輕時仍處於創作起步階段的小眾作品。至於在題材選擇上,原本長期被視為低成本製作且充滿B級趣味的情色驚悚片(Erotic thriller),於80-90年代卻因緣際會一躍成為好萊塢主流大宗,舉凡較為著名的例子有《美國舞男》(Paul Schrader, American gigolo, 1980)、《兇線》(Brian de Palma, Blow out, 1981)、《沉默的羔羊》(Jonathan Demme,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甚至是後來被影迷公認為經典之作的《火線追緝令》(David Fincher, Se7en, 1995)。這些電影中共通的暴力、情色元素,在施洛德早期電影中可說一點也不陌生,於是關鍵便落在導演安排的運鏡、敘事技巧:必須精確地控制火候,搭上這趟票房順風車的機率才會大增。

 

 

女主角Bridget Fonda和導演在紐約拍片現場(The Ansonia apartments)

 

  

  回到劇情內容,針對這部嘗試打入主流電影的圈子,一開始必須盡可能地避免太快嚇跑毫無心理準備的多數觀眾;於是在劇本的架構安排上,導演巧妙地設計一種「類型移轉」(genre transformation)的敘事技巧:其實說穿就是一種先使觀眾卸下心防,直到電影放到一半才驚覺不對勁的高段騙術。電影的開場圍繞著身為軟體工程師的女主角Allie(布莉姬芳達飾),她的工作、所認識的朋友、平日必經的商店、街道,當然包含故事的主場景,位於曼哈頓上西城百老匯街的那棟古典建築樣式的酒店公寓;就像是在侯麥電影中常見描繪主角的所見所聞和生活瑣事,彷彿只是將場景從60年代的巴黎街頭搬至90年代的紐約都會。另一位女主角Hedy(珍妮佛傑森李飾),無論出身背景、性格(來自鄉下、單純害羞)完全與Allie截然不同的女孩,原本室友Hedy的出現理想彌補因男友出軌使兩人公寓生活留下的空缺,然而當觀眾皆以為早已遠離校園生活的兩位女主角可以難得重拾往日的姊妹情誼,就算生活上有些摩擦不快,總也勝過「剪不斷、理還亂」的男女關係,卻沒料到好姐妹、手帕交間多少參雜的佔有慾,不僅驅使Hedy想佔據Allie男友的地位,甚至更進一步盼望能「化身」成為Allie,取而代之。

 

 

SINGLE WHITE FEMALE, Jennifer Jason Leigh , Bridget Fonda, 1992, © Columbia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兩位未來會在好萊塢發光發熱的「ACE級」女演員,兩人在現實世界的背景出身意外相近,包含從小生長在好萊塢演藝世家和曾以童星身份出道;《雙面女郎》是布莉姬芳達正式擔綱主角的第一部電影,對於日後她在好萊塢發展的短暫生涯奠定良好基礎,珍妮佛傑森李則是於80年代便在像是荷蘭導演保羅范赫文早期的異色電影中有超越尺度的演出,在本片精湛詮釋Hedy一角的微妙的心理轉變,此後也使她的演出在好萊塢和獨立製片界均一致推崇。倘若有讀者問起兩人的對手戲中,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為何,那麼利用下次深夜電影台重播此片的機會,不妨獨自在夜深人靜下,仔細聆聽潛藏在對話「聲音」裡的情節,是否驚覺到似乎從某個段落開始,Hedy從咬字、講話的聲調都在徹底模仿Allie,此時或許也正落入導演刻意安排的陷阱,要給觀眾瞬間感到背脊發涼的一刻。

 

 

封面出處:sala66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