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七大都市傳說之四:週年慶的起點不是1895年以前就是1945年以後

 

究竟劉銘傳在基隆港建了什麼?啟用了什麼?

 

 

  今年,基隆市盛大舉辦「基隆建港130週年」紀念活動。往前數130個年頭是1886年。據說這一年,劉銘傳規劃在基隆建設現代化碼頭。維基百科甚至把這一年寫成基隆港的啟用年。究竟劉銘傳在基隆港建了什麼?啟用了什麼?讓我們來看看幾年以後,1899年的基隆港實測地圖吧。

 

1899年基隆港(來源:《基隆築港誌圖譜》)

 

  當時的基隆內港是一大片海埔地。在那片海埔地之上,還矗立著鱟公、鱟母兩座島嶼。舊基隆八景之一的「鱟嶼凝煙」,指的就是這兩座島嶼。劉銘傳建的鐵路雖然往海域延伸,但還在乾潮面以上。顯而易見,當時輪船不可能在基隆靠岸,只能停泊在近海處。人們必須透過舢舨接駁,才能從輪船上岸,或從陸地上船。咦?說好的碼頭呢?畢竟那只是規劃嘛,沒有完工,遑論啟用。

 

  1900年9月,臺灣總督府成立基隆築港局,正式展開第一期築港工程。由於經費拮据,第一期工程只能進行疏浚。1903年竣工時,內港已清出一條水深20尺(約6公尺)以上的航道,使輪船能夠在車站旁靠岸,進行海陸聯運。

 

1903年基隆港(來源:《基隆築港誌圖譜》)

 

  第一期築港工程畢竟只是讓基隆港達到「堪用」的地步,因此臺灣總督府隨即向中央提出第二期築港計畫。不幸的是,由於日俄戰爭,計畫遭到否決。臺灣總督府勉強湊出一些預算,繼續進行疏浚。到了1905年底,基隆內港挖得更寬、更深了。挖掘出來的泥沙則填埋在小基隆與鱟母島之間,成為將來基隆市街擴大的用地。

 

1905年基隆港(來源:《基隆築港誌圖譜》)

 

  1906年,第二期築港計畫獲得中央補助,正式開工。第二期工程的規模遠大於第一期,徹底挖掉鱟公嶼,使「鱟嶼凝煙」從此絕跡。更重要的是,平直的現代化碼頭在這個時候建設起來。經過7年工程,基隆內港才建成現在的樣子。

 

1913年基隆港(來源:《基隆築港誌圖譜》)

 

  由此可見,基隆建港的開工年是1900年,而現代化碼頭的竣工年是1913年。不過,這違反了臺灣七大都市傳說中最神聖不可侵犯的一個:週年慶的起點不可以落在1895-1945年之間。於是,只好去慶祝紙上畫畫、牆上掛掛的1886年了。

 

  除了基隆港,這個神聖傳說的蹤跡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1989年,臺中市盛大慶祝「臺中建府一百週年」,並且蓋了好大一個紀念碑。往前數100個年頭是1889年。這一年,劉銘傳(又是劉銘傳!)規劃的臺灣省城開工。當然,這個工程沒多久就荒廢了,所以大多數人沒聽過臺中有個城。而且,1889年還沒有「臺中」這個地名。「臺中」是1896年命名的,而「臺中市」是1920年成立的。But,就是這個but,1896、1920違反了神聖不可侵犯的傳說。所以臺中市不能慶祝「臺中」的起點,也不能慶祝「臺中市」的起點,只好慶祝一個不叫臺中且沒蓋好的省城的開工年。

 

  港口、省城都可以回溯到1895年以前,但是機場不行,因為飛機是20世紀發明的。那麼,機場的起點只好向後退到1945年以後了。2010年,松山機場歡慶60歲生日。臺北市政府還特地在慶祝活動中擺上6個十層大蛋糕。往前數60個年頭,是1950年。不過,早在1935年,臺灣總督府就以告示第131號公告:位於松山的臺北飛行場於9月25日設立。隔年3月24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臺北飛行場竣工;3月30日,臺北飛行場舉行開場式。但是在神聖的傳說中,這些事情都是幻覺。

 

  有人可能會提出反例:2011年慶祝建國100百週年、2016年慶祝郵政120週年,這些週年慶的起點不是在1895-1945年之間嗎?仔細想想,這兩個案例與前面的舉例有重大差異。無論是基隆港、臺灣省城、松山機場,都是發生在臺灣的事情。但辛亥革命、大清郵政開辦,正好不是發生在臺灣的事情。原來,1895-1945年之間的事情,只要不是發生在臺灣,是可以慶祝的。

 

 

封面圖片credit:

[email protected]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