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賽曲神聖不可惡搞的理由:《巴黎走音天后》(Marguerite)

 

「對我來說她已經不能算是女人,她簡直…就是怪獸。」-喬治‧杜蒙

 

法國電影《巴黎走音天后》取材自美國女高音珍金絲可歌可泣的傳奇走音史。

 

  走音的人究竟知不知道自己走音呢?如果知道自己走音,是否還會繼續唱歌呢?娛樂性極高的法國電影《巴黎走音天后》取材自美國女高音珍金絲可歌可泣的傳奇走音史,改編成一名虛構的貴族──女男爵瑪格麗特‧杜蒙──的人生剪影。

 

  活在耽美想像世界裡的瑪格麗特由法國女演員凱瑟琳‧弗侯飾演,她擁有善良的心、天然呆的頭腦、跟看似灑不完的錢。當然,還有對古典樂和歌劇的無限熱愛。影片一開始,瑪格麗特優遊在自己贊助的音樂俱樂部集會上,她對於好音樂顯然別具隻眼,但當她本人開始演唱莫札特名曲〈夜之后〉時,觀眾就瞬間明瞭興趣跟能力的落差究竟有多大。

 

  可憐的瑪格麗特是個音癡。電影中她一再謙虛地致歉「有一些音沒唱上去」,但任何受過音樂訓練的人都知道,她的問題根本不在音高。瑪格麗特充其量只是個女中音,這並不礙事,她關於旋律跟節奏的全面失控才是敗筆所在。但場景設定在歐洲的黃金二〇年代,在這大戰初歇、繁華鼎盛的時代,擁有一個老派音癡貴族贊助者又有什麼不好?

 

「馬賽曲...不就是在講自由嗎?」 

   因為人人都能從她身上撈點好處,瑪格麗特始終活在謊言裡。俱樂部的同好為了撈錢,從不提醒她歌藝的問題。很可能為了錢跟社會地位所以與她結婚的丈夫喬治,跟彼此都認識的女性搞外遇。年輕的瘋狂藝術家,邀請她公開演唱,卻只是為了羞辱國歌〈馬賽曲〉而設計的橋段。瑪格麗特儘管隱約察覺到丈夫的不以為然與眾人的嘲弄,卻沒有澆熄她心中火熱的情感。在片中,她一派天真地回應假意的恭維,說道:「噢,謝謝。其實,我花了一段時間才找到我的聲音。」

 

  瑪格麗特令人不忍卒聽的「聲音」,不再只是單純的物質擾動,而是只屬於她的自由靈魂出口。面對俱樂部會員的責難,問她何以協助公開惡搞〈馬賽曲〉,在她心中國歌到底算什麼,瑪格麗特回答:「不就是…在講自由嗎?」 

 

與新朋友偶然的相識,讓瑪格麗特激起了開個人演唱會的渴望。   

  誇張的舞台衣著、造做的人像攝影、全部超出能力範圍的曲目,瑪格麗特原本活在一個孤獨但是自我圓滿的封閉世界裡。她視自己為音樂愛好者、史料收藏家,直到偶然的相遇激發了她登台表演的渴望。丈夫喬治對此惶恐不已,因為這樣一來他再也不能欺騙她,或者換句話說,消極的愛她。她神祕的管家兼伴奏夥伴梅德博則想盡辦法促成此事。新認識的年輕藝術家幫忙找來了過氣男高音指導瑪格麗特,她終將走出過往的世界,將自己的聲音傳達出去──無論好或壞。

 

  整部電影雖然輕快有趣,主題也有機會拍得更加深刻,但卻毀於後半部開始好幾個欠缺思考的橋段。彷彿要把故事快轉結束一樣,導演兼編劇札維耶‧賈諾利不再費心讓演員「演出」劇情,而是讓他們用對話隨隨便便地塞一些廉價的人生哲理給觀眾。譬如,導演用「她只是要你看她一眼」這種平庸至極的句子,就自認為解釋完了瑪格麗特想要表演的動機──得到丈夫的關愛。以及,「喬治因為愛瑪格麗特所以不說她唱歌難聽,你卻因為愛我所以不說我唱歌好聽」此等乏味無聊的說教橋段,竟然也透過配角女演員之口講了出來。

 

瑪格麗特的丈夫喬治,與他總是拋錨的車子。

 

瑪格麗特找到自己的聲音究竟是為了什麼?

 

  因為有確實拍得很好與拍得很差的部份,《巴黎走音天后》給人的感覺異常複雜。女主角凱瑟琳‧弗侯過人的演技贏得凱薩獎,絕對實至名歸。古怪但有趣的人物設計、以及車子拋錨之類的小細節,也發揮得很好。但凡是稍有涉獵20世紀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觀眾,或許都會感到同樣的困擾:女性能否「發聲」(utterance)向來都是個重要的議題,就此而言,《巴黎走音天后》也是同樣的故事。即使在殘酷人們的包圍之下,瑪格麗特依然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她表達自由的方式。但這個舉動卻被消解成「換取生命中重要男性的關注」的真愛無敵公式,未免可惜。更別提黑男人與白男人之間身體與心靈、慾望與理智二元對立的套式老路了。

 

  如果以上的疑點你都不關心,那很好。就結論而言,《巴黎走音天后》值得一看,能夠不受文學批評的雜音干擾,會更加增強觀影的樂趣。痛苦、無聊、嚴肅,但或許深刻且真實的東西,就留給學院裡的人去煩惱吧。

 

 

 

 

電影資訊

巴黎走音天后》(Marguerite)-Xavier Giannoli,2015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