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島原爆經典照片其實不是真的蕈狀雲

這幅廣島原爆的經典照片,其實是1945年8月6日原爆後烈火產生的濃煙,而非原子彈本來的蕈狀雲。

 

編譯|Mumu Dylan

 

  上個月底,美國總統歐巴馬歷史性訪問日本廣島,並在廣島和平紀念館發表演說;紀念館裡掛著一張巨幅照片,展示著距今七十年前廣島遭原子彈轟炸的景象。這幅令人怵目驚心的畫面,通常被認為是廣島原爆產生的蕈狀雲。但核武專家指出,這其實是爆炸後熊熊烈火產生的濃煙,而非真正的蕈狀雲。

 

  長期在華盛頓擔任核武顧問的著名核彈設計師(第一顆氫彈的設計者)理查德‧加溫(Richard L. Garwin)說:「這並不是真的蕈狀雲。」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承擔核子武器設計工作的洛斯阿拉莫斯武器實驗室發言人凱文‧洛克(Kevin Roark)也指出:「(照片是)原爆後引發的大火所產生的濃厚煙流。」該實驗室是當年負責製造用來投放在廣島,代號為「小男孩」(Little Boy)的原子彈出產地。

 

  軍事專家認為,可以將照片中的煙雲和陰影當作是日晷的功用,這說明了美軍飛機拍攝此照片的時間。廣島原子彈專家約翰‧科斯特-穆倫(John Coster-Mullen)指出,這張照片的拍攝時間大約是快要正午的時候,已經距離1945年8月6日上午的轟炸行動三個多小時了。

 

  他在電子郵件裡解釋這道聳立的煙流說:「這絕對不是原爆本來造成的蕈狀雲,它們早已經消散。」洛克也表示美國曾經試爆過比「小男孩」威力還要強一千倍的核武,但它們的蕈狀雲都沒有比該照片的煙雲來得大。

 

艾諾拉‧蓋駕駛B-29轟炸機投下改變歷史的「小男孩」原子彈幾分鐘後,飛機後方的尾砲手鮑勃‧卡隆拍下廣島原爆的蕈狀雲照片。

 

  那真正的廣島原爆蕈狀雲長什麼樣子呢?就在艾諾拉‧蓋(Enola Gay)駕駛著B-29轟炸機,投下改變歷史的「小男孩」原子彈幾分鐘後,坐在飛機後方的尾砲手鮑勃‧卡隆(Bob Caron)拍下了最著名的廣島蕈狀雲照片。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出,接近地面區域有大量地黑煙升起。「我看見火焰竄起,但很快地就因為濃煙難以看到任何東西。」卡隆後來回憶。

 

  當時的廣島就像是個火藥桶。倖存者表示紙張、木材和遮光窗簾紛紛起火燃燒,這股火焰風暴肆虐範圍達數英里遠。

 

  戰爭結束後,美國在大氣層進行兩百多次的核武器試爆,並慎重地拍下它們產生的蕈狀雲。其中威力最強的是在馬紹爾群島附近的埃內韋塔克環礁,首次成功試驗代號為「常春藤麥克」(Ivy Mike)的氫彈。

 

1952年美軍在埃內韋塔克環礁試驗核武器,威力強大的氫彈「常春藤麥克」產生的蕈狀雲。

 

  根據聯邦指南手冊《核武器的影響》(The Effects of Nuclear Weapons)的描述,蕈狀雲通常在爆炸後十分鐘左右達到其最高高度,並可能在風吹散前保持一個小時或更長時間。

 

  遊客進入廣島和平紀念博物館參觀,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這幅巨大高聳的煙團照。它從地板延伸至天花板,右下方圖說僅寫著「廣島(原子彈)爆炸」,為博物館即將展開的毀滅之旅揭開序幕。

 

遊客進入廣島和平紀念博物館參觀,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這幅巨大高聳的煙團照。

 

  博物館將照片分發給各個新聞媒體,稱原始出處是來自美國陸軍(1945年美國空軍由陸軍管轄),導致了許多誤解。先前由於歐巴馬的廣島之行,美聯社引用該照片並稱它為「蕈狀雲」;1986年出版的普立茲獎得獎作品《原子彈的生成》(The Making of the Atomic Bomb)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將照片描述為「廣島上空的蕈狀雲」。

 

  科斯特-穆倫認為,人們經常誤認其實是被搞混了。「這張照片極具震撼力,但是當人們將它與真實的蕈狀雲比較後會說:『我們還是展示這張圖吧,因為它真的大多了。』」他解釋。

 

 

參考報導:New York Times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