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樹也會睡覺

最新研究結果發現,原來樹也會睡覺。

 

編譯|Mumu Dylan

 

 

  由奧地利、芬蘭和匈牙利的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利用雷射掃描儀觀察樹木的晝夜節律。其實驗結果發現,原來樹也會睡覺。

 

  大部分生物體透過晝夜節律調節其作息和行為,而植物也不例外:有些花朵會在早晨綻放,而有些樹葉則在夜晚低垂。科學家觀察植物的晝夜循環已經有很長的一段歷史:卡爾‧林奈(Carl Linnaeus)發現花朵在漆黑的地窖裡,仍會不斷地綻放和閉合;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也曾記錄植物莖葉的夜間活動,並稱它為「睡眠」。但即使到了今天,這類實驗都僅限於種在盆栽裡的小型植物,沒有人知道樹木是否也會睡覺。

 

  芬蘭地理空間研究所的埃圖‧普妥南(Eetu Puttonen)說:「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整棵樹木會在夜裡低垂,樹葉和樹枝位置也會有所變化。雖然這種變化並不大,一棵約五公尺高的樹木最多只有十公分的改變,但它們是規律且有系統地活動,且完全在掃瞄儀的精度範圍內。」

 

根據雷射掃描儀精確的觀測發現,樹木枝葉在夜晚時會小幅度下垂。

 

  為了排除天候狀況和地理位置的影響,實驗在不同地點觀察了兩棵不同的樹木:一棵在芬蘭,另一棵則在奧地利。兩個實驗都在相對理想的條件下進行,均在接近太陽晝夜平分點的時間、無風或無結霜的平靜環境之下觀測。

 

  其實驗結果發現,兩棵樹的枝葉在夜裡均出現緩緩下垂的情況,在日出的幾個小時前達到最低點;而早晨來臨時,樹木的枝葉也會在幾小時內恢復到原來的位置。但目前仍不清楚樹木的這種節律,究竟是被太陽所「叫醒」,還是透過本身的內部生物鐘。

 

  匈牙利科學院生態研究中心的安德拉斯‧茲林斯基(András Zlinszky)解釋說:「生物鐘學在科學界非常成熟,特別是植物日常週期性的基因背景早已被廣泛研究。我們知道植物活動總是與各個細胞的水平衡緊密相連,而水平衡又受到光合作用的可得光照所影響。但是,在記錄植物的形態改變方面非常困難,即使是用傳統的攝影方式,都可能因可視光干擾影響其睡眠運動。」

 

  因此,該實驗最終採用雷射掃描儀進行,使干擾情形降到最低。掃描儀以紅外線照射樹木,並透過樹葉反射。每個點以不到一秒的時間照射,整棵樹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就能自動繪製完成。最後再以時間排序比較,便能觀察樹木的睡眠運動。「我們相信雷射掃描儀描繪的點雲數據,將使我們未來對植物的睡眠模式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並且將測量範圍從個別植株擴展到更大的區域,像是果園或森林。」奧地利的研究人員說道。

 

  雖然把樹木的這種現象稱為「睡覺」並不精確,也不如人類意義上的睡眠;但此研究發現了樹木的枝葉在夜裡確實會出現小幅度低垂的情形,而這也是迄今為止首次記錄到樹木夜間循環的研究。

 

 

圖片出處

TU WienAmazing Wallpaperz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