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的學科──保羅‧克魯曼談《謬論時代:看當代經濟理論如何毀了這世界》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曼評論《謬論時代》,認為不失參考價值。 

 

文|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

譯|蕭育和

 

  可以這麼說,經濟學專業在過去這幾年並沒有重返榮耀。幾乎沒有經濟學家預測到2008年的經濟危機,少數有機會成為先知的人,卻預言了沒有發生的危機;更糟糕的是,直到崩潰的時刻到來,還有為數不少的經濟學家,口沫橫飛地宣稱沒有這種事發生。

 

  此外,一旦危機襲來,經濟學家似乎很難在如何應對危機一事上取得共識。假如像是大蕭條這種事再來一次,到底要做些什麼?他們花了75年的時間找答案,現在海水退了,他們依然各執一詞。

 

  在《謬論時代:看當代經濟理論如何毀了這世界》一書中,麥德瑞克(Jeff Madrick)這位《哈潑雜誌》特約編輯與經濟議題的常駐評論家,聲稱從2008年開始,經濟學在專業上的左支右絀並非從天而降,而是深植於智識上數十年的怠惰苟且。

 

  作為一個現役「主流」經濟學家,我不免要為此發發牢騷,嘀咕幾句。他所攻擊的這些「糟糕的經濟學理念」,到底是怎樣個「主流」法?而這些問題又有多少是經濟學理念本身的問題,而非那些每當「模型」跟政治傾向衝突時,扔掉模型比誰都快的經濟學家的問題?究竟是經濟學家的理念,還是政客的偏見,才導致了這麼多的糟糕對策呢?

 

  我稍後會回到這些牢騷。但麥德瑞克的基本命題無疑是對的,他提到的經濟學糟糕理念確實存在,有不少經濟學家是這麼講的,而也確實造成了不小的傷害。

 

  讓當代經濟理論得以毀了這個世界的「七個糟糕經濟理念」是什麼?其實,它們之間也沒有劃分得那麼清楚,糟糕理念第一號「看不見的手」,與第三號「反對政府干預」的傅利曼謬見就很難區分,而且也不妨無縫接軌到第六號「全球化就是好東西」。閒話幾句,這讓麥德瑞克的論證比我設想的還更支離,核心的論題散落在不連貫的章節中。但有一件事是重要,麥德瑞克清楚闡述了我自己對這個主題的思考。

 

  亞當斯密其實只在《國富論》中說過一次「看不見的手」,而他真正要說的,很可能不是現在大多數人現在所認為的那樣。不過沒關係,今天「看不見的手」幾乎已經完全拿來指這個命題:只要沒有多餘的政府干預,市場經濟就可以搞定一切。

 

  這個信念在理論與實證上站得住腳嗎?不行。麥德瑞克說的很清楚,有許多經濟學家,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都在搞偷樑換柱的把戲。

 

  一方面,我們手上有簡潔優雅的數學模型,證明在某些情況下,不受管制的自由市場將會創造一個有效、資源得到最佳配置的「一般均衡」。然而,就像麥德瑞克說的,這些假設的情況,包含「人都是理性決策的做成者,一切想要的價格與產品資訊都已具備」這項假設,很明顯在現實中不會發生。那麼,關於真實世界,這些優雅的模型告訴了我們些什麼呢?

 

  在另一個章節裡,麥德瑞克提到傅利曼的格言──經濟模型是以其預測的精準度,而非其假設的真實度來評斷。這讓「一般均衡」可以相對解套,但從預測精準度來檢視就能讓自由市場這個命題全身而退了嗎?當然也不是。麥德瑞克說,傅利曼為市場講話的論辯,泰半是「信誓旦旦如果根據看不見的手來運作,市場就可以有多自由」,而沒有任何證據市場真的有辦法這樣運作。

 

  換句話說,為自由市場與有限政府辯護的經濟學家簡直滑頭:他們宣稱他們的教條是來自於某個首要原則的深刻洞見,但當這些假設被壓倒性地證明在現實無法成立時,他們又推說,這無關緊要。

 

  事涉金融市場時,一切變得更糟。自由市場可以搞定一切的命題在此不僅只是得不到現實環境的支持,蜂擁行為與過度波動等現象更直接證明現實與理論是徹底背道而馳,「沒有投機泡沫」正是第五號糟糕理念。不過「有效率的市場理論」還是維持了它在學術圈的宰制地位。始終否認金融泡沫存在的芝加歌大學教授,「效率市場說」之父法馬(Eugene Fama),2013年還拿下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前,主流經濟學的失誤就已經族繁不及備載。真正稱得上新鮮事的,還是遇到大規模失業時,經濟學家對於因應政策莫衷一是,這正是我要多嘮叨幾句的地方。

 

  麥德瑞克列出來的第二號糟糕理念是「賽伊法則」,主張所有的儲蓄都會自動被拿去投資,所以在需求面向上不可能會有整體性的短缺。賽伊法則的延伸意涵是政府的景氣刺激不會有什麼好處,因為公部門的赤字支出,將會排擠等量的私人支出。

 

  但這是「主流經濟學」嗎?麥德瑞克提到了莫里根(Casey Mulligan)與柯克倫(John Cochrane)這兩位呼應賽伊法則、反對歐巴馬刺激景氣措施的芝加哥大學教授。但這些人堪稱學界異常值。芝加哥大學本身定期向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進行政策民調,當問到歐巴馬的措施是否降低了失業率時,92%的學者給出了肯定的答案。麥德瑞克唯有透過把賽伊法則跟其他不管對錯但事實上完全不一樣的觀念全部混成一塊,才能勉強說賽伊法則已經滲透到主流經濟學。

 

  現在,聲稱刺激景氣可能不太有用、削減政府支出其實是在擴張的經濟學家確實不在少數,而且比他們的同行更能搶得到版面、比他們在專業領域應有的聲量更高亢。何以如此?部分答案是「新聞媒體」。特別是像華爾街日報社論這種鐵桿媒體,不斷推銷出於政治理由而吹捧的經濟學觀點。

 

  也有部分原因是政客愛聽,經濟學家就講他們愛聽的。我並不是說主流經濟學家自己都沒有錯,幾十年對凱因斯的疏離,無疑讓某些古老的謬誤又捲土重來,但主流經濟學真的不是緊縮狂熱病散播的主因。

 

  在這裡,我要做一個進一步的觀察:在歐洲,學院經濟學遠遠沒有像在美國那樣大的影響力。然而,關於如何以政策回應危機,大西洋比較窮的那邊卻糟糕得多。政客不需要聽經濟學家的餿主意,光靠自己就可以荒腔走板。

 

  撇開這些牢騷,對於經濟學如何誤入歧途,《謬論時代》給了我們一個大體上精確,而且相當有價值的說法。經濟學家把自由市場的理想型態當成真實,再用花俏的數學加以妝點,打扮出一副嚴謹的樣子。當市場真的出亂子的時候,人人措手不及。凱因斯曾經宣稱,最危險的不是既得利益,而是可為善也可為惡的經濟理念。可悲的是,最近這些年來,邪惡佔了上風。

 

 

原文出處:

NYTimes

 

 

《謬論時代》中文版書封。

 

 

 

書籍資訊

書名:《謬論時代:看當代經濟理論如何毀了這世界》 Seven Bad Ideas: How Mainstream Economists Have Damaged America and the World

作者:傑夫・麥德瑞克(Jeff Madrick)

出版:寶鼎

日期:2016

[TAAZE][博客來]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