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如何改變維多利亞時尚

維多利亞時代的長拖尾裙最終失去吸引力,因為它被認為窩藏了肺結核病菌。

 

  十九世紀的法國名妓瑪麗‧杜普萊西(Marie Duplessis)擁有耀眼的維多利亞式美貌;在愛德華‧菲耶諾(Édouard Viénot)描繪杜普萊西的著名肖像畫裡,她一頭烏黑亮麗的長髮、橢圓形的臉龐、流盼的眼眸和象牙般的肌膚,堪稱維多利亞時代的審美典範。但她的命運就和威爾第歌劇《茶花女》裡主角薇奧莉塔一樣悲慘,杜普萊西很年輕就感染了肺結核,並在1847年因病過世,得年僅23歲。

 

  十九世紀中葉,肺結核在歐洲及美國已經達到流行性傳染病的規模。現代醫學已知結核病傳染性極強,並會侵襲肺部和破壞其他器官的致命疾病;但在抗生素發明以前,肺結核患者只能看著身體變得蒼白消瘦,靜靜的等待死亡來臨。

 

  不過,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們卻浪漫化了肺結核的病徵,女性將其視為美麗的標準,紛紛仿效和強調這些特徵。「介於1780至1850年之間,人們對於肺結核病徵的審美呈現不斷增加,疾病與女性外貌開始糾纏在一起。」美國傅爾曼大學的歷史系助理教授和作家卡羅琳‧黛(Carolyn Day)說道。

 

愛德華‧菲耶諾所繪製的法國名妓瑪麗‧杜普萊西肖像畫。

 

  在這段時期,人們認為肺結核是由於遺傳易感性和「瘴氣」造成的,或是環境裡的髒空氣。而在中上階層社會,人們會根據「吸引力」來判斷一名女性是否容易罹患肺結核。「這是因為肺結核提升了當時女性主流審美觀的特徵,例如瘦弱的身材和蒼白的皮膚,這些都是肺結核所導致的體重減輕和食慾不振。」卡羅琳‧黛解釋說。

 

  1909年出版的書籍《結核病》(Tuberculosis)證實了此一觀點,該書提到:「多年來許多患者產生了該疾病引發的病徵,像是纖細柔弱的身材、透明的肌膚,以及細緻如絲般的頭髮;而肺結核患者由於頻繁低燒的緣故,也會有閃閃發亮或瞳孔散大的眼睛,粉嫩的臉頰和紅色的嘴唇。」

 

  卡羅琳‧黛表示:「我們也開始看到人們將這些疾病特徵融入時尚元素裡。」這種時尚趨勢在十九世紀中葉開始出現,緊身胸衣將女性腰部緊緊束縛,並用寬大的蓬裙來襯托窄小的身體中段;中上階層的婦女也嘗試利用化妝使自己的皮膚變白,並且搽上紅唇,以及將臉頰兩側塗上腮紅。」

 

維多利亞時代的中上階層婦女,嘗試利用化妝使自己的皮膚變白,並搽上紅唇和將臉頰兩側塗上腮紅。圖為1930年代美國雜誌。

 

  到了十九世紀後半葉,人們對結核病的理解有了極大改變。1882年,德國醫師羅伯‧柯霍(Robert Koch)宣布,他已經發現並分離出致病的細菌,這才讓菌原論(germ theory)開始受到重視:是微小病菌引發了某些疾病,而不是瘴氣。柯霍的發現使菌原論獲得更多人的認同,而不再執於錯誤的觀念;並且說服了醫生和公共衛生學家,結核病是具有傳染性的事實。

 

  於是,預防肺結核成為了美國和歐洲第一次的大型公共健康運動,其中包含針對女性時尚觀念的撻伐。醫生們開始譴責拖尾裙是傳染疾病的罪魁禍首,因為婦女在街上穿著拖尾裙沿路搜刮了許多病菌,進而把病原帶進了家庭;緊身胸衣也同樣遭到譴責,醫生認為它限制了女性肺部的血液流動和循環,並使肺結核的病情加重。因此,彈性布料製成的「健康胸衣」相繼問世,從而減輕了胸衣對女性肋骨所造成的壓力。

 

克里米亞戰爭的戰場上,留著各種鬍鬚造型的英國士兵。

 

  而男性時尚也沒有倖免。男士留著茂密的鬍鬚、精心修剪的小鬍子和奢華的鬢角,在維多利亞時代風靡一時。這種趨勢可以在1850年代爆發的克里米亞戰爭看到,戰場上許多留著各種鬍鬚造型的英國士兵,而在美國蓄鬍也同樣流行。但當時的刮鬍刀很難使用且並不安全,尤其是沒有妥善地清洗,經常藏著細菌成為傳染性疾病的溫床。因此到了二十世紀初,鬍鬚開始被視為危險的造型,而醫生在幫病人看病前,也會先將鬍子刮乾淨以確保衛生安全。

 

  維多利亞時代的審美觀念並沒有延續至今,但肺結核對時尚和美容造成的影響仍持續至今。當二十世紀初女性裙擺提高了幾英寸後,鞋子款式開始成為女性整體打扮的重要元素;而大約在同個時期,醫生開立「日光浴」的處方來治療結核病,從而引起了曬膚的時尚風潮。

 

 

 

圖片出處

PinterestWikimedia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