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女人要抓鬼:我們這個時代的《魔鬼剋星》(Ghostbusters,2016)

 

 《魔鬼剋星》第三集出現的第一隻鬼,豪華登場。

 

  上世紀80年代末的奇幻喜劇《魔鬼剋星》終於拍了第三集,距離上一部足足有27年之久。懷舊影迷喜出望外的同時,恐怕也有一些疑惑:「為什麼主角全部換成女生?」

 

  第一部《魔鬼剋星》是許多人年輕時的回憶。在1984年的紐約,三個不同個性的科學家因為學術生產力低落而被踢出大學,包括嚴重傲嬌的心理學者彼得(比爾墨瑞飾演)、話癆的材料科學家兼業餘超自然史研究者雷蒙(丹‧艾克洛德飾演)、羞澀木訥的量子物理學家伊根(哈洛‧雷米斯飾演)。他們借用舊的消防隊大樓當總部,成立「魔鬼剋星」小組,幫市民除靈混口飯吃。最後一位加入的是可靠的實用主義者溫斯頓(厄尼·哈德森飾演),他對超自然現象沒有特殊的興趣,只是剛好看到廣告來應徵工作而已。

 

  原版《魔鬼剋星》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它並不純然是商業操作的產物,似乎也有「好玩」的成份在內,譬如兩個主要演員同時也身兼編劇,主要發想者是本人確實深信超自然現象的丹‧艾克洛德,後來又加入哈洛‧雷米斯。導演伊凡‧瑞特曼也下去幫劇中的史萊姆配音。三個科學家失業的背景設定,則與美蘇冷戰後期,軍備競賽需求趨緩,物理相關領域博士供過於求的社會狀況有關。簡而言之,《魔鬼剋星》是一部帶有理想主義色彩,且反映時代氛圍的作品。

 

80年代的《魔鬼剋星》,至今依然在影迷心中佔有不可動搖的地位。

 

  然而每個時代有不同的任務。90年代,丹‧艾克洛德曾向哥倫比亞影業提出續拍第三集的劇本,主要劇情會是成員跌進平行時空,但最後沒有拍成。2016年終於有了第三集,卻是人事全非──以《伴娘我最大》和《麻辣賤諜》等女性喜劇知名的導演保羅‧費格導演,伊凡‧瑞特曼退居監製。劇本由保羅‧費格和凱蒂‧提波特共同撰寫,最重要的是四個主角全部換成女性。消息一出,毫無意外引起了一波網路上的撻伐,預告片甚至破了youtube上單支影片「不讚」次數最多的記錄。

 

  但這全新、女性主演的《魔鬼剋星》到底好不好看?如果你要重溫1984年初看《魔鬼剋星》時的驚奇與感動,恐怕是比不上原作。但如果想要單純地看一部有趣輕鬆的電影,或者真的很想回味各種只有老影迷才懂的致敬橋段,2016年《魔鬼剋星》並不會讓你失望。意外的,或者該說不意外的,打鬼英雄全部換成女性一點都沒有違和感。

 

穿著老土、進退失據的物理博士愛琳,成為新版《魔鬼剋星》核心人物。

 

  故事同樣開始於哥倫比亞大學,差一點就要獲得終身職的書呆子物理學家愛琳,過著隱藏自我的生活。她刻意遺忘兒時超自然的體驗,拋開過去的熱情,決心當個正常人融入這個再理性不過的社會。但她的中學同學艾比卻依然不肯放棄希望,艾比的執著硬生生把愛琳拉回了不願面對的現實──世上真的有鬼,而且這回一樣沒人相信她親眼所見的事物。

 

  新的《魔鬼剋星》雖然少不了華麗的特效與武打的場面,以及諸多有趣但不傷人的笑料,卻有一點與原作相當不同。它比起過往的作品更著重於探討角色「為什麼」這樣行動。

 

其實頭上那個只是耳機,比起科學力更強大的是執念的艾比。

 

表現出奇搶眼,雖然無厘頭但技客能力一流的小霍。

 

力氣很大,行動力強的前地鐵售票員帕蒂。

 

基本上就是個白痴,但是很帥而且心地善良的秘書彼得(沒錯,他也演過雷神索爾)。 

 

  比起事情的結局或宇宙的真理,女性更傾向於想要理解人類為什麼做某些行動。所以導演為每一個主要角色都安排了打鬼的理由:愛琳博士希望彌補小時候遭到霸凌的傷痛;艾比在愛琳放棄之後依然堅持證明鬼魂存在的理想,因為這是她們友誼永恆的證明,艾比找來的瘋狂技客小霍除了純粹想要玩技術之外,也是因為沒有同好太無聊了才賴在艾比身邊;前地鐵售票員,後來加入打鬼的中年女子帕蒂,則是因為售票的工作過於寂寞,她對著每一個人說「哈囉」但從沒有人理會。

 

  這是一個新時代的美國圖像,一個疏離孤獨、有學校與職場霸凌問題、潛伏無差別殺人衝動、依然籠罩於恐怖攻擊陰影之下、末日似乎隨時都會降臨,但多數人們選擇無視一切繼續汲汲營營往上爬的大都會形象。 

 

  回到最初的提問,「為什麼主角都換成女生?」這是個錯誤的問題。真正的問法應該是:「為什麼不能是女生?」或「為什麼女生要拯救世界?」而答案出乎意料之外的老套,但稱不上有錯──因為愛

 

 

仔細一想根本全都是核武器,用起來真的沒事嗎的抓鬼槍。 

如果不仔細看幾乎會漏掉,有著小小愛心的補鬼裝置。

 

 

電影資訊

魔鬼剋星》(Ghostbusters)-Paul Feig,2016

分享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