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少點會更好

「我們擁有更多聯繫,卻更孤單。」

 

  過去的十年,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人類歷史以來,人們第一次擁有與世界上其他人建立關係的能力,維持聯繫且不需藉由實質接觸,再也不用擔心與朋友失聯。隨著臉書(Facebook)和其他社群平台的發展茁壯,我們開始與多年沒連絡的同學或朋友重新聯繫和交談,這無疑是件美好的事。那麼,有更多的朋友就等於擁有更多的幸福嗎?

 

  答案並非如此。當人們的臉書好友數量增加,隨之而來的是加重了社會疏離感,正如雪利‧特克(Sherry Turkle)所說:「我們擁有更多聯繫,卻更孤單。」過去的研究發現,使用臉書與孤單確實存在著相互關係:有高比例的臉書使用者容易對生活感到不滿,而且並不快樂。另一項研究指出,使用臉書容易讓心情不好,純粹使用網路卻不會有這樣的感受。

 

  必須強調的一點是,關於臉書或其他社群媒體的研究並不總是負面;它能有效地作為一種途徑,鞏固人們與現實世界的關係。此外,另一項研究顯示,並非是臉書使人孤獨,而是孤獨的人更易沉迷於臉書。這樣看起來,擁有很多臉書朋友似乎不是件美妙的事;那麼在現實中擁有更多朋友呢?是不是代表我們應該嘗試結交能面對面的朋友?

 

人們生活中多數情況都錯誤地認為「擁有更多」就是更好,但這並不適用於人際關係。

 

  提姆‧凱斯(Tim Kasser)在世界各地進行了研究調查,他將重點放在人們的價值觀念,以及它對幸福造成的影響。他發現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社交關係價值:人氣(popularity),驅使一個人有更多朋友和廣受喜愛;親和力(affinity),驅使一個人深化和建立親密關係。認為人氣更重要的人,往往不太開心、不太健康、更為抑鬱,並且使用更多的藥物;而謀求親和力的人則完全相反。人們生活中多數時候都錯誤地以為「擁有更多」等於更好,但這並不適用於人際關係。

 

  不幸的是,在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人似乎更想要受歡迎,而不是建立親密關係。1985年的一項調查,詢問了人們「如果有重要的事情你會跟幾個人討論」,最普遍的答案是三個,有59%的受訪者擁有三個或更多的心腹知己;2004年相同的調查和問題,結果最普遍的答案是:「一個都沒有」。

 

  然而,擁有值得信任的知己卻是極其寶貴。研究指出,從健康和幸福的角度衡量,當你擁有每天交流互動的好朋友時,約等同於獲得十萬美元的額外收入。

 

我們需要仔細思考誰才是最重要的人,還有花時間相處的優先順序。

 

  2009年,英國人類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提出了「鄧巴數」(Dunbar's number)理論,指人類能與多少人維持緊密人際關係的人數上限,而實際數量主要根據大腦的新皮質大小決定,鄧巴推估其最大值約為150人。但不太廣為人知的是,他們其實還研究了別的數字。

 

  例如,他發現人們往往擁有最親密的五個人,而下一個親密級別是15人,再來是50,而最後才是150人。因此,所有從人際關係獲得的幸福感,並不來自於臉書的500個好友,甚至也不是150或50個,而是其中的15個人。因此,花時間與15個最親密的朋友或家人相處,將會對你的幸福、健康和壽命有最直接的影響,而他們也會獲得相對的益處。

 

  當然,這些研究和數據並不代表社交媒體是不好的,也不是鼓勵我們不要有良好的人緣;只是需要仔細思考誰才是最重要的人,還有花時間相處的優先順序。如果我們忽視了少數,而看重太多無關緊要的人,並不會為我們帶來任何益處。

 

 

圖片出處

[email protected]Digital TrendFablefeed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