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荒謬論──《單身動物園》(The Lobster)

 

「單身者會被強制變成動物」,這樣的故事恐怕很難認為是喜劇。

 

  在第一次觀賞預告片時,上頭介紹這片是「喜劇」,但在看完之後能夠認同這是一部「喜劇」的觀眾我想並不會太多。故事的開頭與結尾都十足荒謬,故事背景架空在一個擁有詭異規範的世界,這世界不容許單身者的存在,單身者(無論原因為何)會被強制聚集到一個大飯店裡,並且規定在45天之內無法成功尋覓到伴侶者將會被強制變成動物,居住到這飯店中的單身者必須要極盡可能的找尋適合生活的另一半,要不就得去獵殺躲藏在森林中的其他單身者們,好以延長居住在飯店的時間。男主人公在電影中經歷飯店尋覓愛情的處處碰壁,也努力嘗試在最末幾天與以冷酷殘忍著稱的女士結為伴侶,最終都以失敗收場,只好逃亡至森林,卻因此發現迥然不同的單身者群體,陷入全新的規範枷鎖之中。

 

  《單身動物園》是曾執導過《非普通教慾》、《非普通服務》希臘導演尤格·藍西莫(Yorgos Lanthimos)的最新作品,這導演的特色是喜愛用反諷的方式來呈現主題,用截然不同的兩種極端的價值觀去表現愛情的荒謬感,前半段的荒謬十足有趣,像是單身過了時限而變成動物的人總是下意識選擇了狗當作自己將要成為的動物(一個單身狗的概念)。還有那有著一頭亮麗金髮的女孩最後一日的到來,旅館管理員對她說到:「今天是妳的最後一天,按照慣例妳可以選擇最後一晚要怎麼度過,在這種情況下我都會建議妳選擇變成動物後不能做到的事,例如讀一部經典文學,或者唱一首喜歡的歌。選擇以下的事就太蠢了,比如去野外散步,或者和他人做愛,這些變成動物後也能做的事。」女孩最後選擇看一部電影,並且在隔日以男主人公的視角觀看她成為了一匹有著亮麗金毛的駿馬,與好友告別後牽離開飯店。而且飯店對著配對成功的情侶說著:「如果兩人相處上遇到什麼問題或麻煩無法被解決,那麼飯店會配置一個小孩給他們,多數遇到的情況就可以順理成章的被解決。」

 

獵殺躲藏在森林中的其他單身者們,可以獲得更久保持人形的時間。

 

  接下來就愈發的令人笑不出來,在影片中有幾處特別營造的不舒服感,首先背景音效通常單調靜寂,會在許多片段特別用慢動作強調,將較為強烈的鏡頭拆解開來片段出現,越是疼痛的場景越是緩慢。特別是到與冰冷的女人展開伴侶生活之際,在女人用腳踢死男主人公兄長(狗)的那個早晨,腳上的血跡與浴室的血痕,這些片段都極其精細且緩慢的停頓。男主人公在影片最末意圖要將牛排刀刺入眼眶時也是同樣的充滿猶疑的漫長;與動作片常用的模式相反,在樓梯追逐戰時,儘管影片中的人跑得又快又急,畫面卻是那樣沉默而緩慢,整個影片少不了的就是這沉悶而冰冷的緩慢節奏。

 

 

  而故事中個人認為最詭譎的一點是所有尋找伴侶的人們,都希望是與對方有個共同的特徵,因為都會流鼻血而就這麼在一起,發現對方剛好與自己一樣都是近視,而更進一步深愛對方。對方瞎了眼的同時,也想嘗試將自己弄瞎,多麼荒唐的表現,但這是否也是導演試圖表現現實生活中人們極盡可能的追求門當戶對的盲目?是否兩人沒有了一個具體的共通點就沒有相愛的理由?人與人間的關係就是建立在共同之上?而片名的龍蝦,藉由男主人公提到龍蝦的特色:「長壽、藍色的血液有著貴族的氣息、終生保有生育能力,喜歡大海。」依照龍蝦的生物特性,在漫長而有生育能力的蝦生,於茫茫大海之中,肯定無法像人類這樣單一伴侶的永久生活著,當然也無法永遠保持獨身,也許正因如此,影片藉由龍蝦的意象嘲諷這樣極端的兩種價值觀。

 

「長壽、藍色的血液有著貴族的氣息、終生保有生育能力,喜歡大海。」

 

  在這部片剛開始觀看時,我想大多數人應該都會有種不和諧的感受,因為主人公明明是男性,旁白敘述者卻是女聲。是的,這故事像是由倒敘手法,在觀眾還未見到女主角本人之前就讓女主角充當敘述者我,像是由第三者接露男主人公所經歷的這段生活歷程。這部分更促使觀眾在結尾時回頭去思考,從觀看女主角的視角轉而變成全黑螢幕的那短短的十秒鐘,究竟代表著什麼?這沉默的秒數伴隨著海浪的聲音寄予觀眾無限的想像空間。男主人公最末究竟做出了什麼樣的選擇?這樣的開放式結局更是讓人欲罷不能。

 

 

 

 

電影資訊

單身動物園》(The Lobster)-Yorgos Lanthimos2016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