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威爾式的問題:《販賣懷疑的人》

 

《販賣懷疑的人》中文書封。 

 

 

文|娜歐蜜.歐蕾斯柯斯、 艾瑞克.康威 

譯|林俊宏

 

  對美國科學來說,右翼的基金會網路、資助這些基金會的企業、再加上呼應其主張的新聞記者,就構成了一個重大的問題。近期一項學術研究發現,1990年代出版、「在環境議題持懷疑態度」的著作共有56本,其中92%都與這些右翼基金會有關(1980年代只有13本,但100%都和這些基金會有關)。科學家面對的是不斷有人扭曲科學證據和歷史事實,以不實的說法指控科學家都是大眾公敵、甚至是大屠殺的凶手。

 

  這裡有一件極為諷刺的事。講到政治上的反共右翼英雄人物,以最清晰合理的論述來對抗政府壓迫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他著名的作品《1984》就曾描寫某個政府捏造虛假的歷史以遂政治目的。歐威爾創造了「忘憂洞」(memory hole)一詞,講的是能用這個工具銷毀政府不想面對的事實;另外還有「新語」(Newspeak),指的是一種經過特別設計的語言,讓思想無法脫離政治所允許的範圍。

 

  所有在冷戰時期的美國小孩,在學校裡都會讀到蘇聯是如何習慣性「清洗歷史」,把真實的事件及人物從官方歷史、甚至是官方照片中抹去。但這些右翼的美國自由捍衛者,現在也做了一樣的事。不論是科學家費盡千辛萬苦做出的研究、總統科學諮議委員會的理性思量、或是全美超越黨派同意禁用DDT,都被丟進了忘憂洞裡。一起丟進去的還有一項明明記錄清晰、隨處可得(但叫人極為不願面對)的事實:DDT未能消除瘧疾,主因就在於昆蟲已經演化出抗藥性。這就是事情的唯一真相,但那些盲目相信自由市場、盲目信任科技的人,卻完全拒絕看到這項事實。

 

  至於說到「真科學」這個詞,也一樣就是一場歐威爾式的文字遊戲。真正由科學家完成、發表在科學期刊上的真正科學被斥為「垃圾」,卻由各種扭曲捏造的說法取而代之。歐威爾的「新語」毫無科學可言,在他筆下的反烏托邦中,科學這個概念本身就已遭到刪除。因為科學就是要研究世界的真相,但真相卻不見得盡如人意,所以不難想像,科學永遠有可能擾亂現狀。此外,科學也是一項獨立的權力和知識來源,執政者是靠著控制人民的信念來控制人民,但科學又永遠有挑戰這種能力的潛力。事實上,只要任何人意圖保存、保護或捍衛現狀,科學就會對他形成挑戰。

 

  科學就在最近告訴我們,現代工業文明不可能永續。想維持現在的生活水準,就必須有新的方法來生產能源,並且用比較不會造成生態破壞的方式來生產食物。科學告訴我們,瑞秋.卡森沒說錯。

 

  這正是這個議題的關鍵、我們這個故事的關鍵。美國的環保運動之所以從美學導向走向管制導向,並不只是政治策略的改變,而是體現了一項重要理解:不受限制的商業活動正在造成破壞,而且是真實、持久、普遍的破壞。而且也理解到,污染是全球性的,而不僅僅是地方而已;而且光是稀釋污染並不會真正解決問題。這種轉變的開端,是因為發現DDT完成殺蟲目的後,竟還會在環境中長久存在。而且,酸雨和臭氧層破洞也顯示,污染會從源頭延伸到數百、甚至數千公里以外;傷害那些未從產生污染的經濟活動中獲益的人。而整件事的高潮,則在於全球暖化的結果顯示,工業文明看來最無害的副產品:植物賴以生存的二氧化碳,卻可能讓地球完全改觀。

 

  承認這點,就等於承認了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的弱點:讓企業完全自由營業,可能帶來自由市場無法反映、但真實且深遠的成本代價。這種成本在經濟學家口中,有個不像傅利曼的「鄰里效應」聽起來那麼無害的術語:「負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ies)。「負」代表並非有益;「外部性」則是因為它們落在市場系統之外。有些人無法接受這項事實,就開始攻擊傳達這項訊息的使者:科學。

 

  我們都知道,想買東西就該付出代價—我們希望從買到的商品和服務中得益,也願意付出合理的成本。然而,外部成本卻是和益處脫勾,常常付出代價的人根本從未選擇任何商品或服務、遑論從中得益。經濟活動產生這些成本,但付出代價的卻不是獲益的人。DDT破壞生態系統,於是產生鉅額的外部成本;酸雨、二手菸、臭氧層破洞、全球暖化也都是如此。將這種種議題串在一起的共通點,在於這都是市場機制失靈的結果。在這些例子裡,雖然造成嚴重的損害,但自由市場卻似乎無法提出解釋、更不用說要試圖阻止。這裡需要政府介入,但也正因如此,自由市場意識形態和冷戰時期餘勇就聯手發動對抗。如果承認了工業文明的副產品正對地球造成不可彌補的破壞,就等於承認了市場機制失靈的現實。但也就是承認了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有所局限。

 

  歐威爾了解,當權者總是試圖控制歷史,因為只要控制過去、就能控制現在。因此,這些冷戰遺老:弗雷德里克.賽馳、弗雷德.辛格、羅伯特.賈斯特羅、威廉.尼倫伯格,加上後來的狄克西.李.蕾依,都是奉獻了一生來對抗蘇聯共產主義,與自詡為自由市場捍衛者的人一起聯手責怪帶來訊息的使者、破壞科學、否認真理、販賣懷疑。在職涯之初挖掘事實的人,最後成了對抗事實的人。他們顯然認為自己目標正當就不需在意手段,他們用上了過去敵人的戰術、過去他們對蘇聯共產主義所深惡痛絕的原因:謊言、欺騙、否認一切自己造成的現實。

 

  究竟為什麼會有科學家願意參與這種騙局?我們已經看到,史蒂芬.米羅、約翰.蒂爾尼、競爭企業協會和哈特蘭研究所較晚加入戰局,只是呼應著過去科學家所建構出來的論點。整個故事始於1950年代,菸業首先招募了科學家作為幫凶。情況在1970年代愈演愈烈,先是弗雷德里克.賽馳與菸業聯手,再加進了羅伯特.賈斯特羅和威廉.尼倫伯格要捍衛戰略防禦計劃。接著到1980年代初,弗雷德.辛格種下「酸雨不足為懼」的想法,尼倫伯格再和雷根的白宮聯手,在酸雨同儕審查小組的執行摘要動了手腳。再到1990年代,情況繼續惡化,馬歇爾研究所在辛格和蕾伊的協助下,先是挑戰臭氧耗竭和全球暖化的證據,再攻擊傑出的科學家本人,例如舍伍德.羅蘭、以及班傑明.桑德。

 

  這群冷戰時期的戰士,為什麼背叛了自己曾奉獻生命的科學?或許就像是陸軍中將丹尼爾.葛雷翰(B小組的最初成員之一,也是太空武器的主要支持者)援引美國憲法前言所說,他們是為了「安享自由帶來的幸福」。如果科學被用來對付這些幸福(也就是挑戰了自由企業的自由),這些人就會以對抗敵人的方式來對抗科學。因為科學確實已經開始顯示,某些類型的自由不可能永續—例如造成污染的自由。科學告訴我們,哲學家以薩.柏林是對的:給狼群自由、就等於給羊群帶來死亡。

 

 

(本文為《販賣懷疑的人》部分書摘)

 

 

書籍資訊

書名:《販賣懷疑的人:從吸菸、DDT到全球暖化,一小群科學家如何掩蓋真相 Merchants of Doubt: How a Handful of Scientist Obscured the Truth on issues from Tobacco Smoke to Global Warming

作者:娜歐蜜.歐蕾斯柯斯(Naomi Oreskes)、 艾瑞克.康威(Erik M. Conway)

出版:左岸

日期:2016

[TAAZE] [博客來]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