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建築風格的pop up book:我在《巴黎聖母院》

 

雨果小說《鐘樓怪人》,另譯《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作為著名法國旅遊景點,作為遊客在門口拍照及喧嘩後離開,作為遊客在內逗留及呆滯少於三十分鐘後離開。拋下幾句不經大腦的「意見」,然而參觀古蹟不是逛商場。

 

  巴黎聖母院,作為教堂,作為建築史上的輝煌。當你把她的建築風格當作 pop up book 看完一遍,就明白了什麼是中世紀教堂。而又因為巴黎聖母院,不是純哥德式建築,是一種過渡的建築,因此見證到歐洲教堂藝術的進程,諾曼底、哥德式與文藝復興。

 

  除了建築史,建築風格,當中精工細雕的雕像、雕刻、鏤刻⋯這些石頭的交響樂,是民族歷史,大有故事。單是以上兩點,已夠你留連忘返一來再來。

 

巴黎聖母院建築外觀。

 

  本來我只是把她當作建築物及歷史去觀賞,至拿起了法國浪漫主義運動領袖雨果的歷史小說《巴黎聖母院》,不得了!除了添上了傳奇及感情外,還介紹了風景。令此建築物代表了巴黎的浪漫主義,當時許多人爭着住在窗子能看到巴黎聖母院的單位,又久不久就到教堂來,跌入種種幻想,一次又一次爬上鐘樓,甚至在上面打秋千,要趕他才肯走。

 

  除了令巴黎聖母院再次成為熱點,哥德式建築成為潮流外,這小說還有一個明顯的影響是引發了歷史保育行動,對之進行了大修繕。另一雨果好喜歡的聖米歇爾山(Mont-Saint-Michel)也受惠。

 

聖母院彩繪玻璃。

 

聖母院建築外部細節。 

   帶着以上的認識、歷史及浪漫,走到巴黎聖母院,是該如何形容的感覺?!

 

  在裏面走完一圈又一圈,參加彌撒,點上蠟燭,疲憊地爬上窄窄的小樓梯,又要怕高又要鳥瞰巴黎,看看鐘樓,在小店買東西(其中為一本中世紀英文書法書,十分之精美)。每一個行動變得多麼夢幻,充滿樂趣和具有意義。

 

  若遊覽古蹟是把背後的故事(如建築、歷史、文藝等)一起去欣賞,古蹟就會像活了起來,變得立體。

 

鐘樓的鐘。

 

  例如凡爾賽宮,見到大多數的觀感是,金光閃閃太花俏,很不喜歡或很喜歡。欣賞事物當然第一個感覺是很主觀的,然而欣賞藝術應該深層次,比較有趣。連小孩子學彈琴,老師也會交代些少作品背景,小孩子學畫畫,老師也會介紹畫家及生平,道理是一樣的。

 

  這令我想起一個英國人跟我說,帶他幾歳的孫女去波特小姐(Beatrix Potter)的故居 hill top,她到了不久就吵着要走,說為何沒有彼得兔(Peter rabbit),而且覺得四周好髒,爺爺只好笑一笑,然後帶她去彼得兔博物館(Beatrix Potter Attraction) 看電動動物娃娃,孫女十分滿意。此為層次的分別。

 

 

圖片credit:

(קתדרלת נוטרדאם (פריז@wiki[email protected]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