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媽媽的過敏原:《人際過敏症》

 

《人際過敏症》中文版書封。

 

  原本是親近的朋友,但因為一些細故,忽然之間不願意再往來。結婚多年的妻子,有天醒來再也不願忍受跟丈夫一起生活。公司同事的某種講話方式與笑聲,漸漸變成了你日夜厭惡的根源。

 

  如果我們是社會動物,怎麼會產生對人際關係的過敏症呢?當對方「這次」好像也沒有特別做錯什麼事情的時候,為什麼我們心中會湧現出「我受夠了」的吶喊?

 

  著有《依戀障礙》的日本精神科醫師岡田尊司,在《依戀障礙》之後有一本更新的作品,稱為《人際過敏症》。原名其實更直接一些,就稱為「對人類過敏(人間アレルギー)」。

 

  有些人對花生過敏,如果不慎攝食之後可能會死掉。但讓人死掉的嚴格來說不是外物花生,而是自己體內的免疫系統。免疫系統過度執行自己「排除異己」的工作,才導致人類死亡。岡田的這個比喻其實是很好懂,也很貼切的。讓你產生宛如過敏發作般痛苦的其實也不是外界的他人,而是自己不想受傷害的心理機制。

 

  在《人際過敏症》之中有一段很有趣的論述,提到親生母親虐待孩童其實比較容易發生在三四歲以後,因為在那之前,孩童是沒有什麼自我意志的。按照精神分析傳統的說法,女性透過生育子女,可以得到一個重新建立自我的機會,簡單說就是重新撫育自己,並在子女身上塑造自己更好的版本。但事實上,想在子女身上找到自己,卻常常事與願違。孩子長得越大,就越像是獨立的「別人」──而且你還可能不喜歡這個別人。因此孩童自我意志浮現的年紀,就是親生母親開始對他/她產生人際過敏的年紀。

 

  如果認同了這個孩子的自我意志,彷彿就等於否定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堅持的價值。岡田這樣分析某些母親精神或肉體虐待子女的原因。但子女理論上是愛著父母的,父母理論上也是愛著子女的,在這個明顯的大前提之下,為何還是會產生「討厭這個人」的想法?岡田認為,這是對於自我的過度意識,把任何有機會威脅「自我」的人,都當成了敵方。

 

  蜜蜂螫了你一次,你感覺到紅腫癢痛,但不會死掉。體內抵抗蜜蜂螫咬的系統開始布局,保護你不會更受傷害,這是好的免疫反應;但若是非常不幸在短時間內,又被蜜蜂螫,剛布署起來的免疫系統,反而會因為過度反應而殺了你。

 

  對方究竟是敵是友?對於某些人來說,是個人際關係上的大問題。妻子理論上是愛你的,但有時候她講了某些傷人的話,看起來好像敵人。同事理論上是關心你的,但有時候他的所作所為,看起來就像是要扯你後腿。孩子理論上是你永遠的家人,但有時候你看到她就覺得像是被整個人生用力嘲笑。父母理論上是你一生的支柱,但有時候他們說的一字一句都是你今生最大的夢魘。

 

  你的細微不適感覺被放大了,任何風吹草動,都讓你深受干擾,最後你只能除之而後快,離婚、辭職、絕交、放棄育兒、與父母斷絕往來。你的感覺沒有對錯可言,但你的感覺導致的後果並不太好。這果真是你要的人生嗎?

 

  而對於人際過敏症,也就是對方客觀上造成的傷害不大,甚至沒有對你做什麼,但你的反應非常大,大到影響自己生活,大到破壞人際關係,大到你必須去找心理醫生傾訴──岡田認為最好的作法其實就是「逐漸減敏」。有時候過敏的你需要休息了,暫時不跟引發過敏的人接觸,是個作法。但如果要順利生活,遲早還是得少次少次的暴露在過敏原之中,然後慢慢了解到,真的不是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是在針對你,這種可能性太小了,小到不可能發生。

 

  你必須慢慢相信人的善意,並且去看那些你與過敏原相同的部份──人跟人之間,除了迥異不相容的部份外,相同共享的價值還是很多的。《人際過敏症》這本書,某程度上來說可以視為《依戀障礙》的下一集,因為無法真心感覺到安全而且被愛,所以總是戰戰兢兢,變得對人過敏。人際過敏症成了依戀障礙者自我實現的預言,擔心別人處處針對自己,結果真的失去了重要的人際關係。

 

  這並不是簡單的事情,也不是告訴自己「別想太多」就能解決的狀況。必須相信世界上比起邪惡險峻的事情,存在更多良善互惠的人際關係。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還是在自己身上。試著去溝通,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在心裡清出一些空間,容納他人的存在吧。

 

 

書名:《人際過敏症:曾經良好的關係,為什麼突然改變?》 人間アレルギー なぜ「あの人」を嫌いになるのか

作者: 岡田尊司

出版社:時報

日期:2016

[TAAZE] [博客來]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