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如何幫助馬丁‧路德改變基督教?

馬丁‧路德肖像畫。

 

  距今五個世紀以前,歐洲的天主教徒都明白若死後想上天堂,靈魂必須先到炙熱的煉獄裡懺悔贖罪數千年,才能完全煉淨過去犯下的罪孽進入天堂。

 

  這並不是個令人愉快的教義。因此,中世紀晚期的天主教會想出了一種方法,不但能幫助教會籌措資金,還能使教徒的罪獲得赦免:羅馬教廷授權各地的神職人員,販售號稱能除去罪孽的「大赦證明書」,讓教徒以金錢購買獲得贖罪的捷徑,這種證書即為後世俗稱的贖罪券。

 

  但出售贖罪券的過程中,往往被腐敗的神職人員及其政治盟友利用,變成中飽私囊的工具。終於在1517年10月31日,諸聖節的前一天,德國神學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決定公開抵制這種做法,他在當地教會貼出手寫的《九十五條論綱》(95 Theses),列出反對贖罪券的九十五條論點。

 

  事實上,馬丁‧路德公開發表《九十五條論綱》的本意是促使天主教內部展開辯論,但此舉卻意外地演變成一場革命。隨之而來的宗教改革運動,打破了整個歐洲既有的政治和宗教秩序,並衍生出許多離開天主教會體系的新教教派。

 

十六世紀的贖罪鐵箱,由厚重的鐵板、鉸鍊和五個獨立的鎖組成。

 

  即將到來的宗教改革五百週年紀念日,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學院(MIA)策劃了一場馬丁‧路德展,向世人展現他的生活和宗教事業。該展覽共展出超過四百件藝術品和歷史文物,其中包括路德住處裡的個人財產和文獻,以及由厚重的鐵板、鉸鍊和五個獨立的鎖組成的十六世紀贖罪鐵箱,人們就是將金錢投進箱裡以獲得贖罪券。

 

  展覽明確地提到,馬丁‧路德的輝煌成就大多得歸功於宣傳現像。1450年左右,德國發明家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和印刷機,很快地就在歐洲普及。若不是因為幾十年前的新科技出現,路德批判天主教會的做法或許根本不會被世人注意和重是。於是,路德挑戰教會權威成為了導火線,而德國印刷業者也很快地意識到這將掀起一股熱潮。

 

  「作為一種新興產業,他們先將《九十五條論綱》做成活字版來印刷和複製。當他們看見瘋狂地銷售速度後,開始日以繼夜不斷地複印,最終使它病毒式的傳播到全歐洲。」展覽策展人、藝術史學家湯姆‧拉西爾(Tom Rassieur)說道。

 

僅四頁篇幅的《九十五條論綱》袖珍版本。

 

  會場中共展出好幾種印刷版本,包括僅四頁篇幅的袖珍版本,以及在今日瑞士巴塞爾所印刷的副本。而這些版本的出版日期,距離路德最初發表原版《九十五條論綱》,只經過了短短兩個月的時間。

 

  拉西爾表示:「這代表路德的論述已經傳至數百公里遠的地區。當他的思想開始傳播,就沒有任何辦法能夠阻止了。」沒有人知道《九十五條論綱》究竟印刷多少份副本的確切數量,但拉西爾根據版本評估認為肯定有「成千上萬」份副本流傳於歐洲各地。

 

  馬丁‧路德數世紀前的宗教改革運動,成為「科技如何改變世界」的完美典範。雖然羅馬教會下令將路德革除教籍和判決為異端,但他從未被抓到,並成為當時最著名的傳道者。

 

 

圖片出處

SpectatorMartin Luther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