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對話後,科學家發現蝙蝠大部分時間都在吵架

日本浮世繪師歌川國芳繪製的擬人化蝙蝠。

 

文|Mumu Dylan

 

  大多數動物都有彼此溝通的方式:無論是狼群的嚎叫、鳥類的鳴叫聲和跳舞吸引伴侶、大型貓科動物以尿液標示領土。而最近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發現,大規模群居、具社會性的埃及果蝠,也會使用特定的叫聲來傳達具體問題,牠們嘈雜高頻的噪聲並不像過去所認為的毫無意義。

 

  為了理解蝙蝠在說些什麼,神經科學家約西‧約沃(Yossi Yovel)和同事花了75天的時間,全天候監控和紀錄22隻埃及果蝠(Rousettus aegyptiacus)發出的聲音。他們修改一套最初設計用來讓機器識別人類語音的軟體,並用它分析研究期間蒐集到的15,000多種蝙蝠叫聲。接著利用軟體將特定聲音與相應的影片連結,以找出哪些聲音會在何種活動出現,例如當兩隻蝙蝠正在爭奪食物。

 

  他們發現,蝙蝠發出的噪聲或許就如海豚和猴子的叫聲一樣複雜,並非以前認為的隨便亂叫。透由這套軟體研究人員能夠將60%的聲音分為四類:第一種聲音類型代表蝙蝠正在爭奪食物;第二種是為了睡覺的位置爭吵;第三種是抗拒雄性蝙蝠企圖交配;第四種則是當另一隻蝙蝠離牠太近時的抱怨。基本上,牠們大部份的時間都在為這類瑣事爭吵。

 

基本上,蝙蝠大部份的時間都在爭吵。

 

  有趣的是,蝙蝠還能與群體內的單一個體交流,並使用略微不同的聲音進行溝通,就好比人類與不同的人說話時,也會用不同的語調表達。除了人類以外,目前科學家只知道僅有海豚和少數幾種物種,能直接與其他個體溝通解決問題,而非使用大範圍的群體交流方式。

 

  約沃說:「我們已經明白蝙蝠的叫聲有其意義,並非過去認為都是相同的意思,某些類似『滾開!』的話其實包含了許多涵義。」透過更仔細地觀察重音和聲音模式,研究人員將能從中挑出更多細微的區別。

 

  這項研究還未結束,約沃和研究團隊將繼續探究蝙蝠是否出生就明白這種「語言」,或者是他們長時間生活在棲息地才學會;以及當蝙蝠離開棲息的洞穴後,是否會繼續使用類似的溝通方式。為了探明這一切,研究人員將黏著微型麥克風至部份蝙蝠身上,並將牠們放到野外觀察。

 

  倫敦大學學院的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教授凱特‧瓊斯(Kate Jones)認為這項研究非常耐人尋味,她表示:「這就像研究蝙蝠社會行為的羅塞塔石碑,研究者解碼了這些聲音並瞭解到這些信號存在更多意思,或許將來也能運用類似技術開始理解其他物種交流的微妙差別。」

 

 

圖片出處

NaturePrints of [email protected]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