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殉職的美國女性戰地記者,及她一生對抗歧視的奮鬥

自由攝影記者喬潔‧迪奇‧施佩爾是第一位殉職的美國女性戰地記者,終其一生在個人和職業生涯上對抗性別歧視。

 

  自由攝影記者喬潔‧迪奇‧施佩爾(Georgette Dickey Chapelle)是第一位殉職的美國女性戰地記者,她一生在個人和職業生涯上對抗性別歧視,成為最早踏入戰場前線的女性之一,也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戰地攝影師。

 

  伊拉克戰爭退伍軍人和前美國海岸警衛隊學院教授約翰‧加拉福洛(John Garafolo)在新書《Dickey Chapelle Under Fire》裡透過她所拍攝的精彩照片,探索迪奇‧施佩爾的工作和生活,包括許多曾刊登在《國家地理雜誌》、《生活》(Life)和其他雜誌上的作品。

 

  加拉福洛教授說:「我很欽佩她認為性別不該變為工作阻礙的想法,她的確是個堅持不懈的典範。」他補充表示,雖然其他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地記者往往在戰爭結束後轉而做些別的事,但施佩爾就像是現代的戰地記者,終其一生奔波各地為世人捕捉戰場上的真實面貌。

 

這是迪奇‧施佩爾自己最喜歡的工作照。照片是由Lew Lowery攝於1958年的密爾瓦基。

 

  迪奇‧施佩爾的早年經歷很難想像她會變成戰地記者。1919年,原名喬潔‧露易絲‧邁爾(Georgette Louise Meyer)的她出生於威斯康辛州密爾瓦基北邊的郊區。年輕時,她就深深迷上了航空學,十四歲時還在《美國航空雜誌》上投稿了一篇題為「我們為何想飛翔」的文章。一年後,她在高中裡聆聽海軍上將理查‧迪奇‧伯德(Richard Dickey Byrd)的演講後,備感激勵的她於是將名字改成了「迪奇」。十六歲時,她獲得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的全額獎學金,這在三O年代對一位年輕女性來說,是件聞所未聞的大事。

 

  在就讀麻省理工學院期間,她寫了一篇關於海岸警衛隊的文章並把它賣給了現已歇業的報紙《波士頓旅行者》。她越來越著迷於撰寫新聞,並經常花時間在海岸警衛隊基地和波士頓海軍學院尋找故事題材——後果是她因此荒廢了學業,兩年後離開了大學。

 

迪奇‧施佩爾拍下的戰場前線。

 

  迪奇的父母隨後把她送到佛羅里達州與祖父母同住,在這裡她開始為當地的飛行表演撰寫新聞稿。某次出差到哈瓦那,她親眼目睹古巴飛行員在航空展上表演不幸失事的畫面,她趕緊打了付費電話立刻在《紐約時報》投稿了一篇報導。

 

  這則即時的報導讓她得到環球航空在紐約的一份工作,她在這裡遇見了環球航空的攝影師,經常給予她攝影方面指導的東尼‧施佩爾(Tony Chapelle)。兩人開始約會並在1940年結婚,迪奇在他的協助下首次編輯了一組照片,並在1941年成功地把第一篇照片文章賣給了《Look》雜誌。同年,美國宣布參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也開啟了她作為戰地記者的旅程。

 

美軍士兵提供食物給路邊的日本婦女。迪奇‧施佩爾攝於1945年的沖繩。

 

  當時大多數編輯並不會派女性記者前往戰場前線報導軍事衝突,而她自告奮勇說服海軍允許她前往太平洋戰場前線,並報導了致命的硫磺島戰役和沖繩島戰役。隨後幾年,她深入古巴叢林裡跟隨在卡斯楚(Fidel Castro)身邊;偷渡到阿爾及利亞報導叛軍的立場;多次帶著降落傘跳進韓國、越南、多明尼加等危險的衝突地帶。

 

  1956年,她在匈牙利被監禁了兩個月,機警的她把微型攝影機裝在手套裡,在前往審訊的路上將其扔出窗外,成功逃過可能面臨的刑罰。多年來她不斷在日本、印度、約旦、伊朗、伊拉克、古巴、阿爾及利亞,多明尼加、黎巴嫩、韓國、寮國和越南等地奔波,用鏡頭捕捉戰場前線的景象。

 

越南兒童對砲火的反應。攝於1961至1962年間,這張照片最早出現在1962年的《國家地理雜誌》上。

 

  然而,她在工作中仍面對強烈的性別歧視,當時很少有女性能前往戰場前線,她經常得面臨官僚刁難的高傲態度、無禮輕蔑的口氣,或是遭到旁人的敵視。例如在沖繩島戰役期間,美國海軍陸戰隊將軍就曾兇狠地對她罵道:「叫那個天殺的娘們滾出這裡!」而基地通常還會以缺乏衛浴設施為藉口,拒絕讓女性記者進入基地,她則回應說:「這一點都不困擾我,我的任務是報導戰爭。」

 

  但或許更悲慘的是她在個人生活方面所忍受的性別歧視。她的丈夫東尼也是一名攝影師,雖然他們經常合作,但兩人發現彼此也經常會競爭同一個工作。因此在事業上,迪奇努力嘗試讓自己不要賺得比丈夫更多,以保護他的自尊心。根據1992年的傳記指出,迪奇曾說:「我從來不會去爭取我認為東尼可能會想要的工作機會,並告訴自己賺得比東尼多不太體貼。」

 

拍攝執行任務中的美國海軍陸戰隊。1958年攝於黎巴嫩。

 

  1953年,迪奇與丈夫回到紐約的不久後,她便發現丈夫外遇。最終兩人分道揚鑣,無論是在個人生活還是專業工作上。離婚後,她多次被問及該如何平衡婚姻和工作,她這樣說:「電視採訪者和聽講座的人好幾次問了我同樣的婚姻問題:『女性可以既是國外記者又是妻子嗎?』我的回答是:『永遠不能在同個時間進行。』」

 

  1965年11月4日,迪奇在越南茱萊隨海軍陸戰隊隊員巡邏時踩到地雷殉職,《美聯社》攝影師亨利‧休特(Henri Huet)拍下了海軍隨軍牧師來到她的身旁,為其進行安息儀式的最後身影。一天後,海軍陸戰隊司令華勒斯‧格林尼(Wallace M. Greene Jr.)致哀說道:「她是我們的一員,而我們思念她。」

 

美軍直升機飛過越南的農田。

 

《美聯社》攝影師亨利‧休特拍下海軍隨軍牧師來到迪奇身旁,為其進行安息儀式的最後身影。

 

 

圖片出處

Wisconsin History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