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都誤以為自己很Nice?

 

神之眼,在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代表善良作為一項規則。 

 

  一項研究發現,98%的人認為自己「比50%的人都要和善」。嗯,這數學一看就不對,其中一定有什麼誤會。高估自己和善程度的傾向,可能會導致人們也高估自己的吸引力。

 

  善良可親是一種特質,人人身上或許都有一些,但到底你是「還算Nice」抑或「相當Nice」呢?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的研究發現,人們傾向於高估自己的和善程度。主持此項研究的心理學教授喬納森‧弗里曼(Jonathan Freeman)發現,當被要求自我評估是否和善,98%的受試者都會回答:「我屬於比較和善的那百分之五十。」

 

  接著,弗里曼要求受試者回答一些簡單的客觀問題,譬如「遇到陌生人問路,你是否會指引方向」、「如果健康情況許可,你曾經捐血嗎」諸如此類的和善指標,然後發現很多人根本做不到以上的要求。「很明顯的,人們知道社會嘉許和善的人,因此即使自己沒有真的那麼和善,也會認為自己已經達標了。」

 

  另一項來自芝加哥大學和維吉尼亞大學的聯合研究,也發現類似自我奉承乃至自我欺騙的傾向。這項研究讓受試者看自己的肖像照,但是稍微經過數位加工後製,呈現比較有魅力或比較沒魅力的一連串變化,接著請受試者認出哪張是沒有加工的照片,他們卻傾向於選擇有加工過而且是美化的照片。但如果給受試者看的是「別人的肖像照」,他們卻都能正確選出未加工的照片了。

 

  自欺欺人的關鍵詞在於「平均之上」。我們傾向於認為自己屬於社會上「比較好的那一半」,就像是調查汽車駕駛自己的開車技術,90%會回答自己優於50%的駕駛一樣。這種自欺的進行是下意識的,以便我們自己能夠神不知鬼不覺地取得一點自信。

 

不肯悔改的人似乎很爽

 

  要避免自我標榜得太過度,最簡單的方式當然就是問問看其他人的意見,也就是所謂的「取得回饋」。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馬德里IE商學院教授瑪格麗塔‧瑪裘(Margarita Mayo)每年教導200名左右的MBA學生,學期初與學期末,學生總會自我評價以及評價同組同學的多種領袖特質。毫不意外,同儕審查的分數總是比自己打的分數低。這項活動的用意是希望學生能夠內省與接納他人的意見,而到了學期結束,自我評鑑的分數確實有比期初縮水一些。但能夠降到符合他人觀察到的程度嗎?瑪裘教授表示:「只有女學生可以。男學生雖然比期初少自我膨脹一些,但卻不會降到客觀認知的程度。」

 

  不過瑪裘教授並沒有因此覺得女學生好棒棒很受教。女性比男性更有自省能力,而且適應他人的意見更快,對女性的職場發展可能反而有害。女性很快的察覺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但能力相同的男性卻沒有察覺,因為自信而產生的性別落差或許就產生了,女性可能因此自製自己的玻璃天花板。但男性不切實際的自我認知,也可能導致他們追求自己根本做不來的職位、創不了的業,「這是雙面刃。」瑪裘教授表示,「自戀的人可能晉升更快,但是謙遜的人才會更有創造力跟效率,最重要的是,企業和組織事實上需要謙遜的人做其他後進的榜樣,不需要自戀的人。」

 

  簡單來說,謙遜的人通常是比較和善的人。而冷靜的看到這裡,沒有怒關視窗反而還覺得「哇原來是這樣」的你,應該已經比很多人都謙遜和善了。

 

 

參考報導:

Guardian

 

圖片credit:

cobalt123@flickr

分享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