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花朵荊棘中盛開:《凡爾賽玫瑰》(1979)

 法國大革命為背景的經典漫畫作品《凡爾賽玫瑰》主角,男裝麗人歐思嘉。

 

因為生來是薔薇而非凡草
華麗激烈地活著就是宿命
薔薇啊!孤高地綻放吧
薔薇啊!美麗地飄零吧

 

  70年代日本漫畫中最令人難忘的英雄人物,我認為非《凡爾賽玫瑰》(ベルサイユのばら)的宮廷侍衛長歐思嘉(Oscar François de Jarjayes)莫屬。然而她的英雄地位,卻是由另一個華麗激烈的悲劇角色──瑪麗皇后襯托出來的。一頭金髮、銳利的眼神,歐思嘉以軍裝外套跟白色長褲為標誌,配備的武器是法國軍刀(Sabre)。經典的女性戎裝形象後世幾乎無人能突破,齊藤千穗的《少女革命》角色設定多少也是參考自此。

 

  設定在法國大革命前後的時代,各項考據都很逼真,但歐思嘉其實是日本漫畫家池田理代子虛構的角色。故事中望女成龍的貴族父親確有其人,但根據記載此人並沒有女兒。《凡爾賽玫瑰》作為史上最成功的歷史漫畫之一,其中一項過人之處便是畫家運用虛實交錯的筆法,讓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譬如瑪麗皇后跟漢斯伯爵)與虛構人物(譬如歐思嘉與安德烈)躍然紙上。

 

幼年歐思嘉,備受父親期待的倔強小孩。

 

  歐思嘉的悲劇英雄命運一開始並非她的選擇。身為波旁王朝貴族侍衛軍官傑爾吉家族的第六個女兒,歐思嘉因為出生時特別健康,而被父親傑爾吉將軍當做兒子撫養長大。她在刻苦訓練之下武藝超群、總作男裝打扮、入宮成為奧地利公主瑪麗‧安東涅特(Marie Antoinette,當時還是太子妃)的貼身侍衛,都是為了符合父親的期待。

 

 

凡爾賽的紅白薔薇

 

 《凡爾賽玫瑰》主要角色大集合。左到右女角為瑪麗皇后、歐思嘉、羅莎莉。棕髮男子為安德烈,金髮男子為漢斯。

 

  《凡爾賽玫瑰》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雙主角制的作品。它投下了一個小小的懸念:究竟以貌美出名的瑪麗皇后與驍勇善戰的歐思嘉哪一個才是凡爾賽玫瑰?雖然照顧瑪麗的安全起初只是父親賦予歐思嘉的責任,但她很快地與年僅十四歲就離鄉背井的瑪麗建立了真正的友誼。這份友情具有純潔溫柔的一面,但實際上危機重重。首先,瑪麗與歐思嘉的地位並不平等,前者是皇后、後者是軍人,歐思嘉對瑪麗的情感混雜著盡忠的義務。再者,她們兩人在一場化妝舞會上愛上了同一個男人,來自瑞典的漢斯伯爵(Hans Axel von Fersen)。這位漢斯在歷史上的確存在,傳言與瑪麗皇后有染。出於對瑪麗的忠義,也出於對自己陽剛外表的自慚形穢,歐思嘉只是默默的看著瑪麗與漢斯墜入情網。

 

  正因如此,兩位主人公的關係,從初時瑪麗對歐思嘉的倚重,慢慢質變為瑪麗覺得歐思嘉很「雜唸」而疏遠她。瑪麗的天真爛漫,亦隨著時間的過去,漸漸變成不可忍受的愚蠢跟放縱。就外部世界而言,法國的社會動盪與日俱增,瑪麗竟又招惹上「項鍊事件」,在國民心中聲望跌到谷底。貴族統治日漸走向了不可逆的崩壞之路,歐思嘉觀察到此一現象,加上結識了來自底層的平民少女,她的心也產生了無法挽救的崩壞──見到貧民的痛苦,映襯著皇宮內若無其事的歌舞昇平,歐思嘉再也無法像過去一樣相信自己保衛皇室的使命正確無誤。

 

分歧的路

 

黑衣騎士事件之後,歐思嘉的立場逐漸轉變。

 

歐思嘉與安德烈,從小相識的兩人,情路卻多舛。

 

  失去了政治信仰、也受單戀所苦的歐思嘉,自請轉調法國衛兵隊中隊長,比起原本擔任的皇宮侍衛長來說,此舉是降職。但是這給予歐思嘉更多的時間,思考她逐漸改變的意識型態立場,也有了更多的時間,與青梅竹馬的平民階級追求者安德烈相處。而身邊少了歐思嘉的瑪麗,受困於沒有愛的婚姻,行為更加奢侈放縱,為滅亡寫下了前奏。日後許多流行文化中出現的瑪麗皇后形象,包括大銀幕電影《巴黎拜金女》,複雜度並沒有超越池田理代子打造的版本。

 

  就表面上看起來,歐思嘉離開瑪麗皇后身邊的轉捩點是一次化妝舞會,她破天荒的(也是一生中唯一一次的)換成了女裝,與暗戀對象漢斯共舞。在這個晚上她不僅捨棄了作為軍人的尊嚴,因為暴露女性身分受到了外界無情的羞辱,也終於認識到從漢斯身上不可能得到她想像中的愛情。但是對於長期自我壓抑、以父親賦予的使命為自己使命的歐思嘉來說,到底真正的歸宿是什麼呢?

 

難得的女裝造型,尋找自我認同的歐思嘉。

 

  她已經嘗到當時一般貴族婦女不可能得到的自由滋味,擁有備受推崇的職業與尊嚴、擁有隨時可以策馬奔馳的行動自由,難道還能夠期待局限於相夫教子的家庭生活?歐思嘉面臨的考驗並不只是法國首都日益嚴重的民間暴動跟不幸失戀而已,她真正無法處理的問題是──她想當什麼樣的人?想要繼續假裝自己不同情革命份子,為皇室效犬馬之勞?繼續假裝自己是個完美無缺的「硬漢」(故事中有貴族少女完全沒有識破歐思嘉的性別而輕易為她殉情而死),無視於內心對於親密關係的渴望,以避免女性身分被拆穿後的恥辱?

 

  歐思嘉的困境是雙重的,不僅來自於政治立場的動搖,也來自於性別身分的困頓。對漢斯的「自殺式告白」,是她試圖解除父親從出生那一刻起為她設下的「咒語」的掙扎,那個咒語要她成為最優秀、最勇敢的軍人,要她忘記自己的情感需要。是的,她可以比做到男人更好,但是為了什麼?離開瑪麗皇后之後的歐思嘉終於想出了答案。她努力重整衛兵隊,最終成為了發起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一員。在攻陷巴士底獄的過程中,始終等待著歐思嘉、也象徵著她放不下的平民階級的安德烈受傷戰死,歐思嘉不久後亦傷重身亡。但這兩人並不是帶著遺憾而死,在革命行動開始之初,他們已預見戰爭的危險,(在讀者的殷切期待中)早一步結為連理。在動畫版本中,歐思嘉斷氣時旁白是這麼說的:「歐思嘉從愛情及嚴謹生活帶來的苦痛中解脫了。」

 

在革命的隆隆砲火中,短暫結合的安德烈與歐思嘉。這是他們30年的生命中少數誠實面對自我的一刻。

 

 

故事留待羅莎莉

 

因為廣受喜愛,《凡爾賽玫瑰》甚至改編為音樂劇版本。

 

  如史實所記載的,瑪麗皇后一家人最後也被暴民送上斷頭台。在暴動即將進入皇宮之時,池田鋪陳了一個極為耐人尋味的橋段──相較於國王的手足無措,瑪麗皇后在暴民的聲聲怒吼中,挺身站上了皇宮的露台,那裡也曾是她宣布生產喜訊的地方,只不過此刻人民歡呼的聲音早已被想要取她性命的吶喊取代。瑪麗發抖著,但依然無聲而莊重的,拉起裙襬,向民眾行了一個大禮。彷彿在說:「不管基於什麼原因,非常抱歉,讓你們失望了。」群眾因為困惑跟震撼,而暫時安靜了下來。

 

  這是瑪麗謝幕的一刻,之後皇室一家面對的就是漫長的軟禁,以及最後的處決,連幼兒也沒有被放過。儘管一生表現不盡如人意,但《凡爾賽玫瑰》中的瑪麗皇后從未失去過皇族的尊嚴。傳說中,瑪麗在軟禁時期,美麗的金髮一夕全白。故事裡同樣復刻了此一掌故,只是用一種更為細膩的方式陳述。故事中的第三個重要女角色羅莎莉(Rosalie Lamorlière)在歷史上是瑪麗皇后最後一任僕人,池田將她刻劃成原本一心向生母復仇的貴族私生女,受到歐思嘉開導後放棄謀殺計畫,但依然支持革命黨人,後來自願照顧軟禁中的瑪麗皇后。當羅莎莉梳著瑪麗皇后變成了白色的長髮,顯得十分感傷。在獄中已經無法區分現實與幻覺的瑪麗,依然懷念著歐思嘉這位舊友,因此在行刑前一天,將一朵紙摺的玫瑰交給羅莎莉,並交代:「請你塗上歐思嘉喜歡的顏色。」

 

比電視動畫還早,《凡爾賽玫瑰》就已與法國合作拍成大銀幕電影,稱為《Lady Oscar》,但因電影版女主角太柔美以及全劇不知何故竟然講英文而受到批評。

 

  儘管羅莎莉不算是受歡迎的角色,但瑪麗與歐思嘉的殉難,某程度上都是為了將法國的未來交付給這個女孩,她是平民與貴族最終和睦相處的象徵。凡爾賽宮廷中的玫瑰,最終在戰火下紛紛凋謝。瑪麗皇后恍然發現,原來她從來不知道青少女時期一起長大的歐思嘉喜歡的玫瑰顏色。始終為了掙脫傳統束縛以及保護自己珍視價值而奮鬥的歐思嘉,儘管快樂的時候很少,但絕非一段值得後悔或悲傷的旅程──而是專屬於英雄的人生。

 

 

如果是在草叢間
不知名的花朵
那麼只要隨著風
搖曳就可以了

 

當星星轉動的時候
或許我也將消失在這世界上
但這副身軀
無法滿足於平凡的人生

 

—〈薔薇は美しく散る〉《凡爾賽玫瑰》片頭曲

 

電影資訊

Lady Oscar》-Jacques Demy,1979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