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合作功勞誰拿?反正不是女性

女性在與男性團隊合作時,往往得不到相應的功勞。

 

  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生候選人海瑟‧薩森斯(Heather Sarsons)在研究論文《性別在團隊合作受到認可的差異》(Gender Differences in Recognition for Group Work)中指出,女性在與男性團隊合作時,往往得不到相應的功勞,而她們的處境也反映出整個學術界的系統性偏見。

 

  經濟學家的職業生涯和其他學術領域一樣,主要是圍繞在爭取終身職位。在美國學術界有句俗話是:「發表不然就消失」(publish or perish),由於年輕的經濟學家在受聘後,大約有七年的時間來尋求升任和獲取終身職位,否則都得面臨被解雇的可能。

 

  薩森斯彙整從1975至2014年間,共552名被美國頂尖大學聘用的經濟學家資料,包括每個人獲得博士學位的時間和地點、論文發表記錄、任職歷史、研究領域,以及最終是否成功取得終身職位。根據數據分析顯示,儘管經濟學界女性的發表量和男性差不多,但女性最終「消失」的情況遠高於男性兩倍。而且即使排除了各校的終身職位額度差距、研究領域的差異、論文發表質量和其他隨時間改變的影響因素後,女性經濟學家在爭取終身職位上被拒絕的比例,仍然高出男性許多。

 

薩森斯發現,唯有一種類型的女性經濟學家得以在職場上與男性獲得同等成功:那些獨自發表論文的女性。

 

  薩森斯發現,唯有一種類型的女性經濟學家得以在職場上與男性獲得同等成功:那些獨自發表論文的女性。她說:「獨力完成研究的女性獲得終身職位的機會大約等同於男性。」因此數據中所有的性別差異,必定是源於男性與女性合著論文所受到的差別待遇。

 

  這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當經濟學家獨自完成一篇研究論文時,毫無疑問只會有他/她自己是作者。根據薩森斯的計算顯示,每多一份獨立研究論文能提高8至9%獲得終身職位的機會,這方面男性與女性沒有明顯地差距。然而,在女性與男性共同合作的研究中,薩森斯則觀察到一種只針對女性的合作懲罰(collaboration penalty)現象,但男性絲毫不受任何影響。

 

  無論是獨自研究或是作為團隊合作的一份子,男性在上述兩種情況下獲得的學術功勞(credit)對未來前途的影響力相同。但是,當女性與男性合著論文後,她們的學術功勞在職場上的加分效果遠不及男性一半。這對所有女性經濟學家來說極其重要,因為大多數的經濟學研究都是透過團隊合作完成。

 

  薩森斯更深入分析後發現,無論男性學者的研究夥伴性別為何,他們的功勞都被視為相等,而女性的研究夥伴性別卻會產生不同結果。對女性學者而言,當她只與男性合著論文時,基本上不被認為有任何功勞,獲得終身職的機率驟降到0%;而在男女皆有的合著論文中,她們也只被認為僅有一部分功勞而已,獲得終身職的機率降到4%;只有當她們與其他女性合著論文時,才會真正獲得全部的學術功勞,與獨自發表研究獲得終身職的機率相同。

 

經濟學大師黛德瑞.麥可勞斯基在變性手術後,親身經歷了學術界的性別偏見。

 

  這種性別偏見對經濟學大師黛德瑞.麥可勞斯基教授(Deirdre McCloskey)更有著特殊的切身經歷。在其學術生涯前半段,他是男經濟學家唐納德‧麥克洛斯基;而在變性手術後,她成為女經濟學家黛德瑞.麥可勞斯基。麥可勞斯基表示,現在經常發生她提出一個論點但研究同事不肯認同,非要等到另一個男性經濟學家也支持該論點才同意她的說法。而這種情況在她還是男性經濟學家的時候,幾乎很少發生。

 

  至於未來還得繼續在這種環境下生存的薩森斯採納了自己的研究建議,在論文開頭便寫道:「這篇論文是刻意獨自完成的。」因為這是唯一的辦法,以保證她能得到此研究的全部功勞。

 

 

圖片出處

HistoryHarvardYouTube

 

 

分享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