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保持心理健康才不正常呢

新的長期研究發現,只有少數人能維持健康的心理狀態,一直保持心理健康才「不正常」。

 

編譯|Mumu Dylan

 

  新的長期研究發現,從11歲到38歲期間只有少數人能維持健康的心理狀態,而且幾乎每個人都曾經歷短暫或長期的精神障礙。

 

  研究論文刊登在二月份的《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期刊上,數據指出988名參與者中,只有171人(17%)從幼年至中年沒有經歷過焦慮症、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其餘817人(83%)則經歷過短暫或長期的精神障礙,其中一半人(59%)大多數是中年時期經歷單一的精神病症,例如憂鬱症、焦慮症或藥物濫用,408人(41%)經歷了一年以上的精神障礙。他們的症狀包括更嚴重的情況,例如躁鬱症或精神錯亂。

 

  杜克大學的心理學家強納森‧謝弗(Jonathan Schaefer)說:「對多數人而言,各種精神疾病就像是得了流感、支氣管炎、腎結石、骨折或其他普遍的流行病一樣,他們發現疾病帶來的困擾和傷害後開始尋求醫療協助,而最終也幾乎都能康復成原本的狀態。」

 

  研究人員分析從1972年4月至1973年3月在紐西蘭但尼丁出生的參與者數據,共評估13次參與者從出生到38歲的一般健康情況和行為表現。其中包含從11歲到38歲之間進行的8次精神健康評估。

 

這幾項追蹤時間長達12年至30年的研究顯示,有61%至85%的參與者過去曾經歷精神障礙。

 

  令人驚訝的是,那些長期維持心理健康的人,並不具備過往所認為較低發生精神疾病可能性的幾種特徵。這些特徵包括在特別富裕的家庭中成長,或是身體非常健康或智力測驗得分較高。謝弗和研究同事發現,相反地是這些維持心理健康的參與者,大多是從童年時期就具備較好的性格特徵。這些參與者很少表現出強烈的負面情緒、朋友眾多人緣良好、以及強大地自我控制。而與其他同齡人相比,這些擁有堅強心理狀態的人,在一級和二級親屬中也較少發現有精神疾病患者。

 

  然而,儘管這些心理健康穩定的參與者,平均而言受過更好的教育、擁有更好的工作、更優良的人際關係,比同儕擁有更好的生活狀態。但是,這種持續的心理健康並沒有保證他們擁有特別的幸福感:約四分之一從未診斷出精神障礙的人,在生活滿意度的平均分數上反而低於整體樣本。

 

  在這項研究中,精神疾病的總體流行率約為83%。而他們的數據也符合另外四個長期研究,其中包含兩項在美國、一項在瑞士和另一項在紐西蘭的研究。這幾項追蹤時間長達12年至30年的研究顯示,有61%至85%的參與者過去曾經歷精神障礙。

 

  哈佛醫學院的精神流行病學家羅納德‧凱斯勒(Ronald Kessler)認為,經歷精神疾病的實際人數,可能比研究數據還高出許多。他指出那些被認為長期維持心理健康的參與者或許也經歷過暫時性的精神障礙,只是往往被忽視或隱瞞罷了。例如一段浪漫關係結束後的幾週,可能短暫引發的重度憂鬱症。

 

  而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的精神流行病學家威廉‧伊頓(William Eaton)則表示,這些研究讓更多人意識到,原來大部分人都曾經歷精神障礙,一直保持心理健康才「不正常」,而這或多或少能減少人們對精神疾病的汙名。

 

 

圖片出處:cavale@flickrMary Lock@flickrScience News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