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衛‧鮑伊繪畫:表現主義的自畫像

David Bowie於1996年繪製的兩幅自畫像。

 

  大衛‧鮑伊(David Bowie)不僅是超越時代的歌手和演員,還是個狂熱的藝術愛好者:除了數量龐大的藝術收藏品(去年在蘇富比拍賣會賣出超過4100萬美元),他也留下不少親手繪製的畫作。即使只知道鮑伊音樂的粉絲,也必定看過其中一幅自畫像:1995年《Outside》的專輯封面。這張專輯問世的同年,鮑伊在庫克街藝廊第一次以畫家身份,籌辦了一場名為《新非裔/異教與其作品:1975-1995》(New Afro/Pagan and Work: 1975-1995)的藝術展覽。

 

  西班牙的Very Private Gallery藝廊如此形容說:「大衛‧鮑伊的繪畫顯現出淵博的藝術風格,他受到弗蘭克‧奧爾巴赫(Frank Auerbach)、大衛‧彭博格(David Bomberg)、培根(Francis Bacon)和畢卡比亞(Francis Picabia)等多位藝術大師影響,同時也展現出後現代主義的筆觸,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新表現主義運動。」

 

鮑伊筆下的朋友:1978年於柏林的Iggy Pop(左);鋼琴家Mike Garson(右)。

 

  從1976年至1996年,鮑伊不僅繪製了自畫像,還描繪許多朋友或音樂夥伴的模樣:例如1978年於柏林的伊吉‧帕普(Iggy Pop)和鋼琴家麥克‧賈森(Mike Garson)。

 

  許多研究學者將七O年代後期稱之為鮑伊的「柏林時代」,他與製作人布萊恩‧伊諾(Brian Eno)合作的「柏林三部曲」:《Low》、《Lodger》和《Heroes》成為其音樂生涯中多產的時期。沉浸在柏林畫廊和博物館的視覺藝術世界裡的鮑伊,既是狂熱的愛好者也是創作者,這座城市啟發許多藝術靈感,並影響著他後來的藝術作品。

 

電影計畫《Hunger City》的草圖(左);《Diamond Dogs》巡迴演出構想(右)。

 

  但就像鮑伊在音樂和表演方面不停追尋新的變化,在藝術方面他也不斷轉向新的主題,包括居住在現今南非的部落神話。在Very Private Gallery藝廊網站上不僅可看見已完成的作品,還有更多草稿式的素描:其中包括從未實際開拍的電影計畫《Hunger City》的研究和設計草圖,或是《Diamond Dogs》巡迴演出的舞台佈置構想。儘管音樂和圖像的傳遞媒介截然不同,但他的視覺作品仍清晰展現出獨特的鮑伊風格。

 

1978年的自畫像,受《Heroes》專輯封面啟發。

 

鮑伊1977年的畫作《Child in Berlin》。

 

鮑伊1977年的畫作《I am a World Champion》。

 

1995年專輯《Outside》封面。

 

 

圖片出處:Very Private Gallery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