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個「電音」樂手:克拉拉‧洛克摩爾

原本志在小提琴的音樂神童克拉拉,因為手傷意外成為電子樂器「特雷門」大師。 

 

  1920年俄國發明家里昂‧特雷門(Léon Theremin)開發出一種另類的電子樂器,並用自己的姓氏將其命名為「特雷門」。這種樂器沒有任何接觸界面,只有兩個外表像是天線的突出構造:一個為長直金屬桿,一個為環狀的水平金屬圈,分別用來控制聲音頻率高低和音量大小,而操作者只需移動雙手就能演奏出樂曲。

 

  雖然特雷門擁有酷炫的外形和特殊音色,但困難的是由於沒有音高位置記號能參考,因此很少有操作者能精準地駕馭它。一直到克拉拉‧洛克摩爾(Clara Rockmore)的出現,才使特雷門得到人們的目光並加以完善改良。

 

特雷門沒有任何接觸界面,只有兩個外表像是天線的突出構造。

 

  1911年3月9日,克拉拉‧賴森博格(Clara Reisenberg,婚後從夫姓洛克摩爾)出生在俄羅斯帝國的維爾紐斯(現今立陶宛首都),她遺傳了家族的音樂天賦擁有完美的音感,不但兩歲時就能在鋼琴上認出旋律,四歲時更以前所未有的年齡進入聖彼得堡皇家音樂學院,師從著名小提琴家萊奧波德‧奧爾(Leopold Auer),成為該學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學生,至今仍無人能及。然而,當這名音樂神童朝著音樂家之路邁進時,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了。

 

  賴森博格一家決定移民美國,而在華沙漫長等待簽證核准期間,全家靠著她和鋼琴演奏家的姐姐娜迪亞(Nadia Reisberg)舉辦音樂會,才得以撐過艱辛的旅程。他們在1921年12月抵達紐約,但當克拉拉準備繼續精進小提琴時,她持弓的手臂卻診斷出關節炎問題,被迫放棄小提琴家之路。

 

克拉拉與里昂合影。

 

  儘管前途看似黯淡,但她仍找到新的出路:克拉拉遇見了同為俄國移民的里昂‧特雷門,以及他所發明的同名樂器「特雷門」。很快地克拉拉就被這種視覺效果絢麗、在空中揮舞雙手操控樂器的概念所吸引。不久之後,克拉拉發展出一套獨特的操控技巧,讓她能夠自由地控制音調和樂句。除此之外,她也向特雷門建議對樂器進行修改,提高其音質和靈敏度。

 

  她曾在採訪時描述樂器的操控難度說:「你不是只有移動到大概的音符,而是要不偏不倚的揮到確切的音高。你也不能有任何內心情緒、不能搖晃頭或是用腳打拍子,因為這些微小的舉動都會改變音調。」

 

  隨後幾年克拉拉開始用特雷門演奏古典音樂,成為許多古典樂作曲家做夢都沒想過的表演方式。她有時與娜迪亞共同表演,有時也會作為樂團一部分。她的第一張專輯《The Art of the Theremin》直到1977年才發行,交由被譽為電子合成器之父的羅伯特‧穆格(Robert Moog)錄製發行。

 

 

 

 

圖片出處:Wikipedia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