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蠹魚、修士的吻:書的生物學

中世紀的手稿文獻代表了一個未開發的生物數據庫,這些生物線索揭示了不為人知的中世紀生活。

 

  今年五月,英國約克大學的生物化學家馬修‧柯林斯(Matthew Collins)在博德利圖書館舉辦了一場研討會,與在場的多位生物學家、圖書管理員和中世紀學者分享探討古書的分析方法。過去五年,柯林斯和研究團隊持續研究一本於十二世紀製作的《路加福音》抄本,他們發現羊皮紙裡蘊含著「豐富的分子數據」。

 

  柯林斯表示,中世紀的手稿文獻代表了一個未開發的生物數據庫,這些生物線索揭示了不為人知的中世紀生活,從畜牧產業、經濟活動到疾病。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中世紀詩歌學者的提摩西‧斯汀森(Timothy Stinson)提到,隨著開啟新的研究領域,他們希望揭露「數百年來接觸書籍的僧侶、文士、讀者、詩人和鄉紳所構成的中世紀繁華世界」。

 

今年五月博德利圖書館舉辦的古書研討會。

 

  這本十二世紀完成的《路加福音》抄本在2009年的蘇富比拍賣會上,賣給了歷史學家威廉‧扎克斯(William Zachs)。古書的內容和獨特的裝飾樣式顯示,它是由英國坎特伯里聖奧古斯丁修道院的文士於公元1120年左右完成,內容包含了《路加福音》的文本和註解評論,也是少數仍保有原始封面的中世紀古書之一,而且書況非常良好。

 

  身為愛丁堡大學名譽研究員的扎克斯想知道,這本書究竟是用何種動物皮革製成白色的皮革書封,於是在2012年同意柯林斯的研究團隊對此書進行研究。柯林斯的團隊很快意識到,羊皮紙中的蛋白質提供了一系列關於中世紀歐洲畜牧經濟學的獸皮線索,而與柯林斯合作的斯汀森則說:「有了這本書,你可以獲得一年又一年的古老資訊,包括中世紀的動物飼養情形。」

 

  但是,古書擁有者不可能同意他們裁剪古老的羊皮紙樣本進行檢測。柯林斯指出:「為珍稀的古書取樣,比為人類化石或牙齒取樣還更艱難。」

 

十一世紀時諾曼人在許多英國修道院建立了繕寫室,而他們對動物皮毛的偏好也對飼養哪種動物產生了巨大影響。

 

  因此,柯林斯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能從羊皮紙中提取古老蛋白質的非破壞性方法。圖書管理員通常會用「乾洗」的方式清潔古書,也就是以聚氯乙烯製成的橡皮擦輕輕擦拭手稿污漬,研究團隊發現這些橡皮擦掃過頁面後會將微小的纖維拉起,而這些從羊皮紙上擷取的蛋白質便能用光譜儀進行分離和分析。當扎克斯接觸柯林斯的團隊時,他們才剛開發出這種方法,於是研究人員便把它應用到《路加福音》上。

 

  檢測結果發現,這本書的封面是用英國常見的麆鹿皮製成,但是書帶則是用其他較大的鹿種,例如歐洲大陸的紅鹿或黇鹿皮所製成,牠們很可能是1066年諾曼第公爵威廉征服英國之後引進的鹿種。研究人員推測,這本書製作的時間很可能正經歷一段過渡時期,本地原生的麆鹿正逐漸減少,而地主和修道院開始飼養更大型的歐洲鹿種。

 

  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動物學家納歐蜜‧賽克斯(Naomi Sykes)也表示,十一世紀時諾曼人在許多英國修道院建立了繕寫室,而他們對動物皮毛的偏好肯定對飼養哪種動物產生了巨大影響,但是並沒有歷史文獻記錄了這種轉變。

 

這本《路加福音》估計是由8.5隻小牛、10.5隻綿羊和半隻山羊的皮製作而成。

 

  至於手稿本身的內容,蘇富比拍賣介紹將其描述為牛皮紙,或是牛犢製成的精緻小牛皮紙;但哥本哈根皇家圖書館的羊皮紙和紙張保存員Jiří Vnouček研究時注意到有些頁面的材質比較差,上面有黑色的毛囊和毛孔和寄生蟲的疤痕,這種特徵與典型牛皮紙的純白表面相差甚遠。Vnouček說:「它或許是用一種奇特的牛製成。」因此建議研究團隊針對所有頁面進行抽樣檢測。

 

  檢測結果令人驚訝,這些不尋常的頁面其實是由山羊皮製成。柯林斯表示,山羊皮的使用非常罕見,因為只有在較不富裕的地區才會出現。這說明了即使是專門製作抄本的繕寫室,也可能面臨缺乏小牛皮和綿羊皮的窘境。柯林斯猜測,也許是修士想讓綿羊成年以獲取更多羊毛,畢竟羊毛是中世紀修道院的重要經濟來源;也有可能是他們飼養的牧群太小,才被迫使用山羊皮。進一步的分析顯示,這本《路加福音》估計是由8.5隻小牛、10.5隻綿羊和半隻山羊的皮製作而成。

 

《約克福音》提供了罕見的人類接觸記錄。

 

  都柏林三一學院丹‧布雷德利實驗室的馬修‧蒂斯代爾(Matthew Teasdale)博士則在研討會上彙報了另一本古書《約克福音》的情況。《約克福音》是唯一倖存留有十四至十六世紀英國神職人員誓言的福音書,該書至今仍然用於彌撒儀式,而它提供了罕見的人類接觸記錄:蒂斯代爾從橡皮擦中提取出的DNA裡,有將近20%來自人類或與人類有關的微生物。他在研討會上指出,包含誓言的頁面被閱讀、親吻和觸摸,充滿著人類與相關微生物的DNA。例如,研究人員發現存於人類皮膚和鼻子裡的細菌DNA,包括導致痤瘡的丙酸桿菌屬(Propionibacterium)和葡萄球菌屬(Staphylococcus)。

 

  許多中世紀手稿都有變暗或變色的頁面,這些頁面往往塗有大量指紋,是很久以前人們經常觸摸或親吻的跡象。蒂斯代爾表示,如果能有更大量地檢驗數據,這些橡皮擦所擷取的DNA或許可以揭示神職人員的頭髮和眼睛顏色,以及他們可能患有的疾病和祖先血緣。

 

研究人員從蠹魚所蛀的書洞得知古書的時間和保存地點。

 

  賓州天普大學的生物學家布萊爾‧赫德斯(Blair Hedges)也在研討會上說明於《路加福音》上量測的書洞結果:被蠹魚所蛀的洞直徑為1.3毫米,是由北歐的家具甲蟲(Anobium punctatum)啃出來的,並證實了這本《路加福音》是製作並存放於英國或北歐地區,而非南歐。赫德斯說:「家具甲蟲在橡木裡產卵,接著與皮革綁在一起,幼蟲潛伏在裡面多年然後發育為成蟲。這個書洞是由900年前的蠹魚啃食的,也是我見過最大的書洞。」

 

  受歐盟和圖書業者的資助,柯林斯目前正造訪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圖書館收集古書的生物線索,而其他學者也開始為古書取樣進入這塊領域:根據報導,研究死海古卷的以色列研究人員,最近也聲稱從羊皮紙裡取得古代的DNA。而斯汀森則試圖從中世紀的詩歌文本裡擷取DNA樣本,他說:「我們想要建立一個羊皮紙的DNA數據庫。」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