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殺了羅蘭巴特?

羅蘭‧巴特與他最重要的學問合影。 

 

  1980年2月25日,著名法國文學評論家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穿越巴黎街道時被洗衣貨車撞傷,一個月後傷重不治。同年八月,波隆那火車站被義大利恐怖分子炸毀,造成85人死亡。兩個月後,法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路易‧阿爾都塞(Louis Althusser)活生生地將結褵34年的妻子埃蓮娜‧希特曼(Hélène Rytmann)勒死,據稱阿爾都塞殺妻時已患有精神疾病。緊接著隔年五月,法國社會黨候選人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擊敗尋求連任的瓦勒里‧季斯卡‧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當選成為新任法國總統。

 

  從歷史角度來看,上述都只是離散的單一事件罷了,但它們之間可能有關連嗎?法國文學教授洛朗‧比奈(Laurent Binet)以博學的文筆重新描繪歷史場景,提出一個看似荒謬卻十分大膽的陰謀假設:羅蘭‧巴特(語言學和符號學的權威)已經快解開具強大力量的語言秘密,而這起致命地意外車禍事故,其實是一樁謀殺?

 

  《語言的第七種功能》(The 7th Function of Language)書名直接揭示了這則秘密:語言學家羅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提出的語言六功能學說(表情、使動、指涉、詩性、交流、元語言)其實還暗藏著第七種功能,而掌握這項功能的人便可透過語言在任何時間說服任何人做任何事,甚至以此統治全世界。

 

  如魔法咒語般的神秘力量、保加利亞刺客、日本忍者、美麗的俄羅斯特務、法國政客和幾名男妓,以及幾位著名的歐洲哲學家和文學理論家:包括米歇爾‧傅柯(Michel Foucault)、雅克‧德希達(Jacques Derrida)、茱莉亞‧克莉斯蒂娃(Julia Kristeva)和菲利浦‧索萊爾(Philippe Sollers)先後登場,為小說增添幾分真實感和懸疑氣息。

 

《語言的第七種功能》法文版書封。

 

  在羅蘭巴特發生「意外事故」後,法國警察情報部門派出「警探」雅克‧巴亞(Jacques Bayard)負責偵查「車禍」案件,行徑令人匪夷所思。事實上,最主要原因在於羅蘭巴特車禍前,才剛參加完密特朗舉辦的午餐宴會(歷史上真有其事);其次是受害者的鑰匙、錢包和重要文件不知為何消失無蹤(這也是真的)。當巴亞詢問羅蘭巴特是否與人結仇時,傅柯卻迸出一連串話說:「當然!他身邊只有敵人:反動派、中產階級、法西斯主義者、史達林主義者,以及比上述所有人都更無法原諒他的『迂腐保守評論家』。」

 

  無奈警探巴亞對符號學、語言學和哲學一竅不通,他只好找來年輕的哲學博士生西蒙‧荷卓(Simon Herzog)協助調查案件,於是兩人從聖日耳曼的咖啡館追到康奈爾大學的走廊,穿梭在巴特的公寓、擁擠的蒸汽浴室和文人齊聚的葬禮,試圖從語言和符號中尋找線索,只為解開「作者之死」的謎題真相。

 

  如同比奈在首部小說《HHhH》描繪暗殺蓋世太保領導人萊茵哈德‧海德里希(Reinhard Heydrich)所使用的手法,他運用充分的想像力和歷史現實構築出一個似真似假的世界,讀者分不清哪部分是真實歷史,哪些又是憑空杜撰的虛構橋段。《語言的第七種功能》不只是敘述一段故事而已,同時也是探索小說與現實之間的關係,正如比奈在小說開場時開宗明義地寫道:「人生不是一部小說,但人們卻從不願承認。」

 

 

書籍資訊

書名:《誰殺了羅蘭巴特?(解碼關鍵字:語言的第七種功能)》 La Septième fonction du langage

作者: 勞倫‧比內(Laurent Binet)

出版:野人

日期:2017

[TAAZE] [博客來]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