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維拉:女人別為我哭泣》──第一位對著女人唱情歌的女人

 

查維拉是一名墨西哥的傳奇歌手,率先以女同志的身分走上舞台,開創出前所未有的演唱風格。

 

  「在墨西哥第一位敢對著女人唱情歌的女人,就是我。」查維拉在紀錄片中如此說道。的確,《查維拉:女人別為我哭泣》的主角與其說是「查維拉」,不如說是「我」──一個桀傲不馴又堅強無比的女性主體。


  查維拉是一名墨西哥的傳奇歌手,率先以女同志的身分走上舞台,開創出前所未有的演唱風格。嫵媚的舞姿不會出現在查維拉的舞台上,因為她的表演全憑雄厚的嗓音;查維拉也拋開了色彩鮮艷的裙裝,卻披上一件男性用的斗篷,大膽表明自己是「對著女人唱情歌」。除了舞台上的光彩之外,查維拉的私生活同樣轟烈,其豐富的情史足以遍及整座墨西哥城。然而,查維拉的同志身分終究無法見光,還是得飽受他人的側目;與此同時,查維拉的放蕩不羈也危及演藝生涯,而對於酒精的高度依賴更是幾乎摧毀了她的事業。為了繼續站在舞台上,查維拉必須比任何人都要堅毅,才能抵抗迎面而來的阻力……

 

  提及墨西哥的同志族群,我不由得想起《斷背山》中前往美墨邊界求歡的傑克,以及紀大偉對此的奇特評註:「人人心中都有墨西哥。」這句格言故意改寫李安的說法(人人心中都有斷背山);畢竟,若非傑克能夠在墨西哥的聲色場所中紓解性欲,主角兩人的純真愛戀也將無以為繼。墨西哥作為境外之地,得以包藏傑克不可告人的慾望,卻注定遠離了斷背山所象徵的精神高度。

 

  不過,查維拉前往墨西哥城的意義卻不盡相同。一方面,墨西哥也帶來了性向的解放,足以讓查維拉擺脫家鄉的異性戀枷鎖;另一方面,墨西哥卻不再是《斷背山》中的陰影地帶,反而是查維拉追尋夢想的繁華首都。對於出生於哥斯大黎加的查維拉而言,墨西哥城或許是應許之地。在此,查維拉能夠盡情地以粗獷的嗓音演唱歌曲,披上男性裝扮的俐落斗篷,在舞台之上展演另外一種性別角色。同志族群眼中的墨西哥不僅是黑夜中的藏身地點(對於《斷背山》的時空背景而言),也能是聚光燈下的現身之處。

 

在西方世界取得的個人成就,確保了同志身分的正當性。而這趟朝聖之旅無非是為了塑造出一名英雄。

 

  但片中的訪談也提醒我們,這種改頭換面的特權僅限於表演期間,仍然稱不上真正的自由。一旦離開了舞台,查維拉依舊受到社會的規範,無法完全坦白自己的性傾向。唯一的出路似乎是,前往更高、更大的舞台。別具意義的是,查維拉正是在西班牙獲得最高榮譽藝術獎的同時,宣布了自己的同志身分。若要無畏地公開自己的身分,社會地位的攀升難免成了必要的條件。至於西班牙也是拉丁美洲的殖民母國,多少代表著歐洲菁英文化的認可。從哥斯大黎加到墨西哥、最終抵達西班牙的路線,足以勾勒出一趟朝聖之旅。如果能夠引用紀大偉的談法,這趟旅程即是所謂的「出國決勝負」:在西方世界取得的個人成就,確保了同志身分的正當性。而這趟朝聖之旅無非是為了塑造出一名英雄。

 

  當然,查維拉所擔任的英雄角色無疑意義非凡,正如邱妙津帶給台灣同志文學(或運動)的重要遺產。不過,本片尚且透露這類角色的另外一面,指出英雄式的壯烈愛情帶給他人的傷害。例如,訪談問及查維拉的隱退期間的下落時,她哀傷地回答自己被人拋棄,傷透了心。然而,下一段的訪談對象正是查維拉的戀人,而她卻聲稱是查維拉的暴力傾向(甚至扯下了她的頭皮)導致兩人疏離。這兩次訪談被剪在一起,製造了跨越時空的對話。而這段訪談的出現時機更是在查維拉的復出之後,理當是讓查維拉回顧自己走出黑暗時期的艱辛歷程。然而,這段訪談卻透露出查維拉可能有的施暴傾向以及自圓其說,不免使得查維拉的成功復出蒙上一層陰影。

 

  但旁觀者也無從得知事情的真相,只能盡量維持中立。而本片的敘事也大致按照年代的順序,唯有這段回顧打破了客觀的時序,沒有跟相同時期的訪談剪在一起,因此顯得格外曖昧。可以說,這也是導演藉以保留意見的手法。

 

  儘管如此,本片倒也不吝於暗示,查維拉的陽剛氣質有著與父權社會同謀的危險。例如,查維拉便曾經教導那名女友的年幼兒子使用槍枝,聲稱自己是在培養他的男子氣概,以防他長大後變成「同性戀」。這也是一幕極其悲傷的情景:查維拉為了展現自己的陽剛氣質,竟然反過來貶損同志,必須否定自己所是;或者,查維拉的勸導正是出於自己的切膚之痛,因為她太能理解身為同志的辛苦?

 

查維拉的陽剛氣質有著與父權社會同謀的危險。

 

  無論如何,查維拉的英雄形象仍然得面臨歲月的考驗。相較於早逝的邱妙津能夠青春永駐,本片卻紀錄了查維拉一步步走向衰老的歷程。查維拉最初如此堅持獨立行動,最後還是不得不坐上輪椅,學習接受他人的幫助。

 

  然而,相較於查維拉年輕力壯的美好形象,力抗晚年的查維拉毋寧顯露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更加撼動人心。身為一名歌星,她沒有選擇在風華正茂的時候結束表演生涯,反而堅持唱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這點已經令人敬佩。儘管年老的查維拉在舞台上顯得自在大方,片中的訪談卻揭露了其中的艱辛:原來,查維拉光是從後台走到前台,就已經十分吃力;她甚至無法在長時間的演唱會中喝一口水,因為她早就沒有體力走向水瓶的位置。我們不見得要推崇查維拉的個人主義或英雄形象,但她面對社會壓力與年老病衰的頑強姿態,畢竟令人肅然起敬。甚至,她的個人主義走得如此之遠,反倒衝破了資本社會的青春崇拜。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片中撥放的查維拉的抒情歌曲非常動聽,卻沒有致使本片通向煽情的地步。整部電影仍然保留了一定的反思空間,並未隨著查維拉的逝世而蓋棺論定。這點多少也是本片的形式使然:既然這是一部關於音樂的紀錄片,其中的音樂元素反而必須抽離於影像元素,由此避免了背景配樂(影像+音樂)容易引發的情感共鳴。

 

  總之,這部精采的紀錄片呈現了查維拉的一生,使台灣的觀眾有機會認識這位墨西哥的重要人物。除了北美的瑪丹娜之外,我們如今也認識到這位拉丁美洲的偉大女性音樂家,無疑足以擴大女性主義的思想版圖。

 

 

電影資訊

《查維拉:女人別為我哭泣》(Chavela)─Catherine Gund、 Daresha Kyi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