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普通的憂傷還是抑鬱成疾?動畫告訴你差別

每個人都有莫名失落的時候,憂傷對人類而言是再正常不過的感受,但偶爾的憂傷與憂鬱症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

 

  每個人都有莫名失落的時候,憂傷對人類而言是再正常不過的感受,思想家甚至將憂傷形容為獲取智慧的前導或必然結果。因此我們可能會以為「只要情境改變,憂傷的感覺就會隨之消失」,但這適用於每個人嗎?並非如此。由Ted Ed所製作的動畫告訴我們:「臨床上的憂鬱症是不同的。它是一種醫學疾病,所以不會因為你想要它不見就消失。」

 

  臨床上的憂鬱症至少會持續兩週,它讓患者變得脆弱,嚴重干擾其工作、玩樂意願乃至影響重要的人際關係。影片提到:「憂鬱症包括許多可能的不同症狀:情緒低落、對喜愛的事物失去興趣、胃口改變、感到無能為力或過度的罪惡感、煩躁不安、失眠或極度嗜睡、無法集中注意力,甚至產生厭世的自殺念頭。」解說旁白繼續說:「如果上述症狀你至少有五種,根據精神科的診斷標準,你很可能會被診斷為憂鬱症。」

 

 

  影片還告訴我們在藥物廣告上不會知道的事情,例如憂鬱症會對大腦產生可見的生理變化,包括大腦額葉與海馬體的容量減少。經過反覆不斷地研究顯示,這些變化能在人類與實驗鼠身上發現。但是,儘管科學家明白是哪些神經傳導物質不正常地傳遞或耗損,但至今仍未能精確預測或完全明白形成憂鬱症的具體原因。他們只知道,透過藥物、治療和極端個案所使用的電痙攣療法,能夠改善憂鬱症患者的症狀,幫助他們回歸正常生活體驗。

 

  解說也特別提到,永遠不該將憂鬱症與自己的短暫失意畫上等號。與生理上的疼痛不同,我們很難找出造成憂鬱的直接原因,通常也無法用肉眼發現。但由於它對患者的行為和大腦的影響過於廣泛、持久和有害,因此若我們將憂鬱症與偶爾的憂傷經驗相提並論,反而會使他們產生罪惡感,進而阻撓尋求治療的機會。我們越能公開地談論憂鬱症或心理疾病,而不是將它們汙名化成羞恥的秘密,就越有可能讓飽受憂鬱所苦的人敞開心胸尋求協助。

 

我們越能公開地談論憂鬱症或心理疾病,而不是將它們汙名化成羞恥的秘密,就越有可能讓飽受憂鬱所苦的人敞開心胸尋求協助。

 

  除了不能輕視或忽視憂鬱症的存在以外,人們也不該將疾病浪漫化。事實上,儘管許多知名畫家、詩人、演員或名人患有臨床上的憂鬱症,並將痛苦轉化為藝術作品的一部分,但這些少數例子不應該也不代表他們不需要接受治療。

 

  憂傷從來都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人類可以因為經歷短暫的憂傷體驗到更甘甜、美妙和鼓舞人心的藝術、音樂與詩歌,或是迫使我們面對生活中的不愉快,而不是否認或逃避它。但另一方面我們必須意識到,極端的憂傷(例如這裡談論的憂鬱症)將會破壞我們的行為和認知能力。兩者是截然不同的經驗,關鍵差別在於一種是普遍的人生體驗,而另一種是可被治療的疾病。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