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樂還沒死,但電吉他正在凋零

儘管搖滾樂還沒死,但電吉他的主導地位卻有所動搖,而且正快速凋零。

 

文|Mumu Dylan

 

  每當有搖滾傳奇過世時,「搖滾已死」這句話就會再次被提起。它大概是每個人剛開始接觸搖滾樂就已經存在的萬年老梗,詭異的是我們好像未曾聽過「鄉村樂已死」或「饒舌已死」的說法。人們經常把搖滾樂的存亡與表演者的生死連結在一起,認為搖滾樂將隨著Elvis、Jimi Hendrix、Janis Joplin、Kurt Cobain、Sid Vicious、David Bowie、Prince或Tom Petty的死亡而消失。因為如果沒有人繼續唱,搖滾樂也差不多完了吧?

 

  這麼說似乎有點道理,但搖滾樂不僅只是音樂,它同時也是一種態度、形象,甚至是死忠樂迷永遠不會放棄的生活方式。確實,悲傷的事實是傳奇搖滾樂團和歌手不斷地步入死亡,近年搖滾專輯發行量和銷售量也比過去幾十年少許多,甚至經常被娛樂產業貼上討人厭的「老派」標籤,儘管如此搖滾樂還是長存在許多人心中。不過,雖然搖滾樂還沒死,電吉他的主導地位卻有所動搖,而且正快速凋零。

 

Jimi Hendrix。

 

  在過去十年間,電吉他的銷售量逐年減少,從每年大約150萬台迅速下滑至勉強超過百萬台,兩家業界龍頭Fender和Gibson也都處於負債。Fender在2012年被迫放棄公開上市募股,原因是市場狀況不佳;Gibson的年營業額在過去三年間,從21億美元下滑至17億美元;第三大製造商PRS Guitars面臨衰退只能選擇裁員,並擴大生產線製造更廉價的吉他;美國最大的樂器連鎖零售商「Guitar Center」目前也面臨16億美元的赤字;網路零售商「Sweetwater.com」為了刺激銷量,不得不推出免利息月付8美元購買全新Fender吉他的方案。

 

  有些人將矛頭指向網路、串流媒體服務、新興電子產品、唱片公司,或是嘻哈和電子舞曲等音樂的興起;有些人認為由於現代社會快速的生活步調,使人們無法專注體會搖滾樂的美好;而Bob Dylan則將問題指向種族關係。此外,或許還有一個難以接受的可能性:就是越來越少人在玩搖滾樂,沒有新面孔展現出足夠潛力取代或至少抗衡從前的搖滾巨星,導致搖滾樂變得越來越老舊。

 

若沒有足以激起新一代樂迷興趣的誘因,電吉他市場終將侷限在他們的父母。

 

  曾親手將吉他賣給Paul McCartney、Eric Clapton和Neil Young等搖滾傳奇的71歲納許維爾吉他經銷商George Gruhn接受《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採訪時說:「我們需要一群吉他英雄。」他回想起過去電吉他熱銷的黃金年代表示,只要Jimi Hendrix或The Beatles推出新專輯,人們就會立刻到離家最近的樂器行購買電吉他、音箱和效果器,充實自己放在地下室和車庫裡的設備。

 

  Paul McCartney自己也在《華盛頓郵報》的訪談中說:「在Jimi Hendrix活躍的前後期間,電吉他是個新鮮、迷人且令人興奮的東西。每個人都想成為吉他大師,因此許多人會開始模仿B.B.King和Buddy Guy這些在舞台演出的人,然後便一代接續著一代傳承。如今,年輕孩子更常聽電子音樂或其他音樂,因為他們沒有像過去的你我那樣,有一個可以效仿的吉他英雄。」

 

  當然,吉他製造商不會就這樣投降。例如,Fender推出訂購附教學的服務,旨在吸引吉他初學者,並設計更多精巧的新設備。但令人擔憂的是,若沒有足以激起新一代樂迷興趣的誘因,電吉他市場終將侷限在他們的父母,基於懷舊理由購買它們。正如世界第二大樂器連鎖店「Sam Ash」執行長Richard Ash不諱言地指出:「我們的客戶正在變老,而他們很快就會老去。」

 

 

圖片出處

NPRSchool of RockSpin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