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影迷一手打造的好萊塢種族歧視?

全球電影迷一手打造了好萊塢種族歧視?

 

  2014年駭客組織洩露了索尼影視娛樂公司(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的機密資訊,其中一封匿名製片人撰寫的電子郵件迅速在網路流傳引發爭議。這名製片對於電影公司找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主演《私刑教育》(The Equalizer)的決定提出質疑:

 

  「我相信全球電影迷具有種族歧視——非裔美國人主演的電影,在海外票房表現通常都不太好……但有時索尼影視娛樂似乎忽略了這一點,電影若想在海外成功必須考量收益最大化和降低風險,尤其是那些高製作預算的影片。」

 

  這起事件讓許多演員、倡議人士和媒體擔憂好萊塢電影的多元性,部分組織也開始積極地監督和推廣媒體的多樣性。但是,索尼製片人對全球電影迷提出的看法和疑慮合理嗎?好萊塢缺乏非白人和女性主角,也是因為電影公司受到全球票房收入的影響嗎?從2005年至2012年上映的八百多部電影的分析顯示,答案真的是這樣。

 

電影公司找丹佐‧華盛頓主演《私刑教育》的決定,受到匿名製片人的質疑。

 

  南加大安納柏格新聞傳播學院(USC Annenberg School for Communication and Journalism)的一項研究指出,電影產業確實存有種族差異。他們對2014年上映的數百部電影和影集超過11000位有台詞的角色做了種族統計,結果是將近75%的演員為白人、12%為非裔、6%為亞裔、5%為拉美裔和不到3%的中東裔。

 

  斯克利普斯學院(Scripps College)經濟學教授羅伯特‧佩達斯(Roberto Pedace)根據Box Office Mojo、IMDB、《紐約時報》影評和爛番茄的數據,分析2005年至2012年最受影迷喜愛的電影,包括每年在國內外上映的150部最佳電影,並排除普遍級和動畫影片。他從眾多樣本中能發現,只有28%的電影有女主角,19%的電影有非白人主角。這些數字與美國人口組成形成鮮明對比。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美國約有51%人口為女性,35%人口為非白人或拉美裔。

 

國際票房收入現在已經是美國國內收入的兩倍以上,電影公司迎合全球影迷偏好的情形也比過去任何時候還要嚴重。

 

  近年來,傳統電影公司面臨獨立製片商的強烈競爭,以及全球化與串流媒體影片的崛起。在這種環境下,電影公司越來越傾向生產提供吸引更多消費者和利潤的影片。由於國際票房收入現在已經是美國國內收入的兩倍以上,電影公司迎合全球影迷偏好的情形,也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還要嚴重。排名前五的全球電影市場為中國、日本、英國、法國與印度。

 

  那麼,主要市場的消費者偏見是否解釋了好萊塢電影中不常出現女性和非白人演員的現象呢?透過分析消費者的潛在性別與種族偏見、演出陣容與影迷之間的關係、控制可能影響電影成敗的其他因素,例如製作預算、上映時間、影片類型、評論評價和明星影響力。數據明顯指出,演員的種族多樣性對國際票房表現產生了負面影響。

 

  即使在控制關鍵的影片性質後,分析估計只要種族多樣性增加10%,就可能減少17%的國際票房收入。但這種現象並沒有反應在美國國內的票房上。同樣地,只要增加一個非白人主角,國際票房收入就可能減少40%。不過,研究沒有發現性別多樣與票房收入有任何關聯。在美國之外的地區,女性主演的電影在票房表現與男性主角相當。

 

  佩達斯教授的研究結果提供了可信的數據,說明電影公司高層對多元化與票房收入關聯的擔憂於理有據。非白人角色對票房的負面影響也解釋了好萊塢裡明顯的種族差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合理認為是消費者的偏見與市場影響力,導致電影公司無法忽視現實,最終讓製片商更傾向找白人演員主演電影,畢竟票房收入對電影公司高層來說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參考報導:Conversation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