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留給你,我孑然離去:《給自己的情書》

 

《給自己的情書》由凱薩獎影后艾曼紐德芙與義大利影帝費比奇歐吉福尼主演。

 

  由凱薩獎影后艾曼紐德芙與義大利影帝費比奇歐吉福尼主演的《給自己的情書》,與其說是一部羅曼史電影,不如說是一個了解如何愛自己的故事,以一個已婚二十年的人妻之姿。

 

  本片的敘述極為緩慢而細膩,幾乎是到了一種零碎瑣事也揀入的程度,主角凡雀絲卡曾是一個建築師,但工作了一年就步入婚姻,從此扮演一個模範妻子不再發揮所長,然而一次的意外,父親要求她與自己的事業夥伴馬西莫共同合作設計一棟房子,使她不得不從新面對自己所逃避的事物。

 

  在本片中,「逃避」與「面對」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凡雀絲卡顯然在遇見馬西莫之前十分習於安穩的生活,她的父親曾對她說,是她把自己關進了牢籠,她浪費了自己的才華。我們無法確切得知她逃避的原因是什麼,也許是因為父親過於卓越,導致自己無從追趕,也許是丈夫過於完美,讓她甘願專注於他,或者也許是她從沒認真傾聽自己的心。

 

馬西為人們建造一個家,卻沒有找到自己的歸屬。

 

  馬西莫原以為凡雀斯卡只是個養尊處優的貴婦,卻在相處的過程中發現了她的不凡,即使自己也有交往多年的女友,卻也無法控制地傾心於她。片中有個有趣的設定,他們兩人都是建築師,但是馬西莫與女友並沒有同住,他為人們建造一個家,卻沒有找到自己的歸屬,凡雀絲卡總是幫丈夫與孩子訂旅館,而非在他們來訪時與父親同住,人們最擅長的往往也可能是最缺乏的。

 

  也許很多人都曾為此所困,該選擇安穩的生活還是靈魂伴侶?必須很誠實的說,也許這是在社會有了一定發展後所產生的問題,以往安穩的生活代表了一切,互相依偎就等於互相依存,滿足了低階層的生理需求之後,才可能再去追求其他的美好。

 

  比起凡雀絲卡與馬西莫的感情,她與父親的父女之情也十分精彩,一個言語刻薄的父親其實是在掩飾自己的關心之情,為了女兒收起的光芒惋惜,也許是如此優秀而不擅表達的父親,讓孩子自小沒有充分表達自我的空間,她索性封閉了探索自我的能力,直到靈魂伴侶的出現才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

 

  有人認為這似乎是一部在「合理化」出軌的電影,但我想一定也有很多人聽過這樣的故事:

柏拉圖曾問蘇格拉底:「什麼是婚姻? 」

蘇格拉底請他穿越一片樹林,砍一棵最粗最結實的樹回來好放在屋子裡做聖誕樹,但是有個規則:「不能走回頭路,而且只能砍一次。」

於是柏拉圖去做了,很久之後,他帶了一棵並不算最高大粗壯卻也不算賴的樹回來了。

蘇格拉底問他怎麼只砍了這樣一棵樹回來?

柏拉圖說:「當我穿越樹林的時候,看到過幾棵非常好的樹,這次,我吸取了上次摘麥穗不斷挑選期待更好的,導致空手而回的教訓,看到這棵樹還不錯,就選它了,我怕我不選它,就又會錯過了砍樹的機會而空手而歸,儘管它並不是我碰見的最棒的一棵。 」

蘇格拉底說:「這就是婚姻。」

 

  我們經常在還沒學會愛人甚或愛自己之前墜入愛河,在結婚之後才學習如何當伴侶,甚至過晚得知自己真正所愛。選擇道德價值或是跟著自己的感覺走成了痛苦的課題。

 

昔日種種也許沒有使我們變的更好,但卻使我們更理解自己。

 

  「我從來沒寫過情書」,凡雀絲卡最終決定壓抑自己對愛的渴望,繼續當丈夫身邊的模範妻子,在離別時她把一封信交給馬西莫,她到最後仍然自私的逃離,但是她已學會正視自己的心:「我把我的心留給了你。」與其說是給馬西莫的情書,不如說是對於自己的自白,然而明瞭與實踐的差距仍然太大,凡雀絲卡即使過著同樣的生活,卻也不再是過去的她。

 

  這大概是本片最使人不斷憶起的原因,視而不見亦或放手一搏?這樣的生活還是新的價值選擇?過去的一切如何放下?「昔日種種也許沒有使我們變的更好,但卻使我們更理解自己。」一段完美的戀情沒有結果,更品嚐了身不由己的苦澀。

 

 

 

 

電影資訊

《給自己的情書》(Dove non ho mai abitato)-Paolo Franchi,2018[台灣]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