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為了誰?布留索夫留下的鎖與鑰

布留索夫肖像畫,繪於1913年。

 

  布留索夫(Вале́рий Я́ковлевич Брю́сов)身為象徵主義派的創始人之一,站在這個世紀交界的邊緣,他和其他人一樣,在找尋面對這個世界的方式。雖然象徵主義派作家多嚮往神秘色彩,但布留索夫卻多以「冷靜」、「理智」的筆法為主。

 

  布留索夫的作品繁多,舉凡小說、詩集、散文、評論、翻譯,甚至出版都有他的蹤跡,但台灣對這位作家仍十分陌生,專書只有詩集而已。

 

  布留索夫十分喜愛古羅馬文化,對其考據之深甚至到了西歐國家都驚嘆的程度,而這一特色也反映在他的小說之中;其小說的第二個特色便是自我與情慾的糾葛,對於世紀末俄國兩性的形象刻畫極深;第三則是前瞻性的科幻小說,俄國作家對於科幻小說似乎特別在行,布留索夫也是其中一位,不但具反烏托邦的色彩,更是飄著濃濃的警世意味。

 

俄國作家對於科幻小說似乎特別在行,布留索夫也是其中一位。

 

  本文要介紹的短篇小說〈為自己還是為他人〉便是布留索夫書寫情慾糾葛的作品之一。

 

  故事圍繞著三個角色開展,彼得‧安德烈耶維奇‧巴斯馬諾夫、彼得過去的情人——葉麗扎韋塔‧瓦希利耶芙娜‧斯維勃洛娃以及與她十分相似的葉卡捷琳娜‧芙拉奇米蘿芙娜‧薩奇科娃。

 

  葉麗扎維塔曾經深愛著彼得,卻被他殘忍的拋棄。二十年後彼得邂逅了薩奇科娃,馬上認定她就是葉麗扎韋塔,奇怪的是,即使薩奇科娃否認,卻仍願意與他成為朋友。

 

  彼得常與薩奇科娃談著過往的日子,也不時試探她,卻都被精巧的迴避,最終彼得按捺不住內心的渴望,與她大吵一架。薩奇科娃彷彿妥協了什麼一般,答應「扮演」葉麗扎維塔,卻又在言談之間「嘲諷」、「貶低」兩人的愛情。

 

  有次彼得失控地吼著:「你這麼說完全是因為你不知道葉麗扎韋塔是如何愛我的。她是不會說出這種話的!要知道你只是在扮演她的角色而已!要知道你不是她,你是薩奇科娃。」一句話就道出彼得不過是個自私的男人,拋棄了葉麗扎韋塔,卻又一廂情願的愛著過去的她而不顧眼前人的感受,這種愛情不過是以虛偽之愛包裝的自我中心。

 

1916年刊於藝術雜誌《Стрекоза́》的漫畫版布留索夫、亞辛斯基和巴爾蒙特。 

 

  薩奇科娃最終離開了,捎來一封揭開謎底的信「我不想讓你失去猜測我是誰的樂趣,我把這個問題留給您那聰慧過人的頭腦去解決。但是,倘若您已對猜測這個迷題感到厭煩了,並想要個最簡單的解決方法的話,那由我來告訴您。我根本不認識您,然而,從那些激動而狂熱的敘說中,我知道了您曾經是怎麼樣殘酷無情地對待某個葉麗扎韋塔的,我決心為她報仇。我覺得,我的目的達到了:您再也不會忘記在因特拉肯所度過的那幾週令人痛苦不堪的日子。我為誰報仇,為自己還是為他人,歸根究柢都一樣。再見吧,您再也見不到我了。葉麗扎韋塔——薩奇科娃。」

 

  到這裡,也許這樣的懸疑感已然消失,我卻不這樣認為,布留索夫在這個短篇小說裡留下太多疑點,不論是兩人的對話或是薩奇科娃的反應都讓人覺得陷在迷霧中,尤其在彼得與葉麗扎維塔的故事結束後,作者寫下一句「葉麗扎韋塔被他拋棄以後,險些精神失常。」,仿若一句伏筆,告訴我們「這個」葉麗扎韋塔已然消逝。

 

  後來出現的薩奇科娃我們可以說他們是同一個人,也可以是不同的人,一個已然拋卻過去所有愛恨嗔痴的女人。

 

  作者唯一的「插手」也許就是選擇讓薩奇科娃從「伯爾尼」寄信給彼得,呼應了一開始彼得對葉麗扎韋塔的想像——「在草地後面,少女峰峰頂的中年積雪像一個巨大的怪影熠熠發光。少女峰彷彿就在眼前,而實際上離的很遠。葉麗扎韋塔不也是這樣:好像復活了,但立刻又消失在那神祕莫測的遠方。」(少女峰是伯爾尼的山峰)。

 

  也許布留索夫並不打算讓我們完全的知道答案,他僅僅想表達兩種愛情的價值觀。不論是痴情或是陰狠,都可能在愛情裡出現,我們無法給予完全的對錯評價,付出多少比例的真心就可能得到相應的愛情,相應的傷害。

 

  書寫不帶特殊意義、沒有政治指射的一篇「純」愛故事,但它卻帶著強烈的懸疑,與推理小說不同的是,它並非要在最後給我們一個答案,而是平靜而理智的敘述愛情的炙熱與晦暗。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