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今天不繳稅:以慈善之名,行盜賊之實

許多企業家簽署了「捐贈誓言」承諾將大部分財產捐出用於慈善公益,但其實大部分的捐贈根本沒有進到有需要的社區裡。

 

  舊金山灣區已經迅速成為美國最富裕的地區:美國人口普查局去年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區的家庭收入中位數為96,777美元,全美平均則為57617美元。同樣在加州聖荷西,非營利慈善團體「聖心社區服務」致力於協助低收入戶,為其提供食物、衣服、保暖被單和救助服務,但實際上2017年他們所收到的捐款比前一年還要少。聖心基金發展經理吉爾‧米特奇(Jill Mitsch)說:「我們仍不確定真正原因為何。」它不是唯一一間因為捐贈資金不足而煩惱的非營利組織,2016年矽谷聯合勸募(United Way of Silicon Valley)就因為捐贈金額連年下滑,最後只能裁員與其他地區的組織合併。

 

  當然,並不是說矽谷的有錢人沒捐錢,包括馬克‧佐伯格(Mark Zuckerberg)、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和賴利‧佩吉(Larry Page)在內的大企業家都簽署了「捐贈誓言」,承諾將大部分財產捐出來用於慈善公益。但問題是這些所謂的慈善捐款,大部分都沒有進到有需要的社區。

 

  造成這種窘境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可能影響最大的原因是一種名為「捐贈者建議基金」(donor-advised fund)的捐贈模式越來越受歡迎。顧名思義,這種基金會幫捐贈者開設專屬帳戶,捐贈者擁有資金運用和投資方面的建議權,同時還能享有稅收減免。然而,它的透明度不高,也沒有法條硬性規定投入的捐款必須實際使用。

 

  富達慈善(Fidelity Charitable)和施瓦布慈善(Schwab Charitable)是這類基金最大型的兩個團體,2014年他們共持有聖馬特奧和聖塔克拉拉郡客戶的22億美元捐款。據2016年針對矽谷慈善事業的報告書《The Giving Code》顯示,與2005年相比它們收到的捐款金額大幅增長了946%。法律將捐贈者建議基金分類在公共慈善組織,而不是私人基金會,因此它們沒有一定要使用捐款的義務,而且也不用透露太多細節。正因為能夠減稅又不一定要真的把錢花掉,與其將大筆財產捐給規定複雜的私人基金會,有錢人現在更傾向設立捐贈者建議基金,反正目的都是為了減稅。

 

許多有錢人設立捐贈者建議基金,其實是為子女的未來--意思是他們根本無意在有生之年使用這些名為慈善的財產。

 

  矽谷的有錢人便這樣不斷向這些基金捐贈。根據彭博社報導,高盛慈善基金去年從WhatsApp聯合創辦人簡‧庫姆(Jan Koum)手中收到1.14億美元,從愛默生集團(Emerson Collective)創辦人勞倫‧鮑威爾‧賈伯斯(Laurene Powell Jobs)那收到5.26億美元。波士頓學院的法學教授雷‧馬多夫(Ray Madoff)對此評論說:「『捐贈者建議基金』每年以幾十倍的速度成長,但沒有任何一間非營利組織的成長曲線長這樣。」一名不願透露身份的矽谷非營利組織負責人批評,這種基金會對於如何運用善款毫無興趣,他們在籌募捐款方面非常「積極進取」,但在「建議客戶該怎麼時又畏畏縮縮」。

 

  史丹佛慈善與公民社會中心副主任羅伯‧賴希(Rob Reich)親身實驗,他花了五千美元(捐贈的最低金額)開設捐贈者建議基金,然後等待後續發展。但是他等了又等,基金會幾乎沒有與他聯繫:沒有關於哪個非營利組織可以合作的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沒有職員是否在社區找到合適的慈善機會,也沒有關於捐款怎麼管理的報告。

 

  儘管捐贈者因為開設捐贈者建議資金享有巨額的稅收減免優惠,但這種基金與私人基金會不同沒有硬性的支出規定,後者每年需強制分配5%的資產。《The Giving Code》作者之一,致力於慈善事業和社會改革的顧問公司「Open Impact」聯合創辦人海瑟‧葛蘭特(Heather McLeod Grant)指出:「捐贈者建議基金對於資金分配和運用毫無緊迫性,也沒有強制力。」非營利性組織顧問艾爾‧康托爾(Al Cantor)也表示自己碰過許多有錢人,他們設立捐贈者建議基金是為了讓子女將來學著分配資產和慈善事業——意思是他們根本無意在有生之年使用這些名為慈善的財產。

 

  賴希還提到,基金經理因為管理捐款而拿到服務費,因此他們毫無動力鼓勵或建議捐贈者將資金用在哪些地方。基金的透明度也是另一個問題,雖然基金會必須提供他們從哪裡拿到捐款的詳細資訊,但捐贈者建議基金也能匿名開設,使非營利組織難以與潛在捐贈者接觸。他們也沒有類似私人基金會的網站或使命宣言,讓非營利組織很難得知捐贈者捐款的目的。

 

  一些團體正在推動對捐贈者建議基金嚴格監管,馬多夫教授也曾呼籲國會立法,要求捐贈資金必須在一段時間內轉交給慈善機構,才能享有減稅優惠。他在給參議院的信中寫道:「此時此刻,有太多因為想要減稅才捐贈的資金被無限期擱置,因為它們不受到任何義務或規範限制,這些善款永遠不會被積極用在慈善方面。」加州非營利協會的首席執行官簡‧馬薩卡(Jan Masaoka)表示,像她這樣的政策組織正討論如何為捐贈者建議基金立法,可能將對它們採取和私人基金會相同的做法,並強制要求他們每年必須固定使用捐款。

 

 參考報導:the Atlantic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