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該有的姿態:《過曝青春》

 

巴西導演艾利.沐利提巴的《過曝青春》,敘述一名十六歲少女的悲劇。

 

  《過曝青春》為台北電影節【拉美新導演】單元的放映片之一,似乎要呼應主角十六歲的花漾年華般,本色調鮮明多樣,與一般電影所見的藍、橘色調有所不同,然而這卻是個悲傷的故事。

 

  本片故事線極其簡單,主角塔琪十分熱衷各種社群軟體,隨時隨地都要拍照發文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現況,一天意外地丟失了手機,她與前男友的性愛影片竟被人傳到網路上甚至放到色情網站。與她互相曖昧的男同學荷內也疏遠她,越發沉重的壓力讓她選擇離開這個世界。

 

  這部電影點出了現代社會共同面臨的問題:隱私權。只要與網路連結,任何的資料都可能被洩露,無論洩露者是他人或自己,從最日常的打卡分享,以及直接使用臉書或Gmail帳號登入某些網站,都將個人隱私暴露在高風險之中。片中的主角顯然沒有意識到這點,從片頭一直到死亡她都與網路世界連動著。她從一個主動的分享者轉變為被動的接收者,接受網路上陌生人的惡意言論。

 

從片頭一直到結尾,少女塔琪都與網路世界連動著。

 

  這是第二個本片想探討的問題:網路的匿名性。由於多數網站都是以帳號作為顯示名稱,即使需要輸入姓名也可以使用暱稱,高度的隱匿性使得某些人可以肆無忌憚的提出任何批評,不論是主觀、客觀意見,甚或人身攻擊。網路的流通是否使我們的意見更便於傳達是需要思考的地方。在社群媒體演算法下,我們不喜歡或是不常關注的言論容易被過濾掉,即使沒有被過濾,多數人對於與自己持不同意見的論點也很難耐著性子看完,這使得網路成為一個純粹的宣洩口以及取暖的地方,多數人都是單方向的發射,而非雙向的交流。

 

  從網友們留在影片下的留言也可以看到,「她自己不檢點,拍這種影片還要別人尊重她」這種論點。即使是巴西導演所拍攝,但與我們平常聽到的卻驚人相似。是什麼樣的社會讓受害者必須為此負責?總有人認為某些行為不被允許,因為容易引起他人的「覬覦」。每個人的確都該有保護自己的能力與意識,但是卻不該合理化加害者的行為。

 

  舉例來說,人們常認為遭到性侵害或性騷擾的受害者,通常是因為個人的穿著打扮或是行為「引人遐想」所致,但如果今天這個人的穿著已經十分保守,他還能如何保護自己?四月二十五日是國際丹寧日,為的是抗議司法體系中的強暴文化,或說抗議整體社會對於「受害者的姿態」的期待。

 

「如果穿著牛仔褲,強暴犯就不可能脫得下來。」

 

  1992年羅馬發生一起駕訓班教練性侵18歲少女的事件,最高法院法官認為被害少女的丹寧牛仔褲過於緊繃,少女一定有所配合,否則加害者不可能強行將褲子脫下,因此代表性行為是雙方合意。最後,法官更以此推翻先前的判決,被告最終無罪定讞。這項判決引起公憤,許多民眾穿起丹寧牛仔褲抗議。

 

  以這個案件來看,丹寧褲是再日常不過的穿著,但是仍成為性侵犯者的目標,更駭人的是,若受害者並非人們認為「該被害的樣子」,例如身材、面貌普通等等,受害者更會遭到訕笑,因為她居然還有被害的本錢。

 

  人們善於檢討女性受害者,也善於「追捧」男性受害者,因為在父權體制下,男人該有陽剛的樣子,若他被異性所侵害,那他的確「很有魅力」,但人們卻沒有正視他的意願;若加害者為同性,也許更難以啟齒。

 

「你這媽是怎麼當的?」「你這爸又是怎麼當的?」

 

  本片還有一對有趣的角色,荷內的父母,當他們兩人發現兒子有些不對勁時,丈夫指責妻子離開家庭,沒有關心孩子造成他的偏差,她則指責丈夫沒有掌握狀況。最後荷內聽從母親的建議到警局協助筆錄,但我們可以發現,即使非華人家庭,他們還是期待一個「全知」的父母親,未跟緊孩子的行蹤就是失職,這樣的做法卻造成青春期的孩子更加反彈。

 

  本片題材是新穎的,也是老套的。新穎的是它完整呈現當代社會上每個漏接孩子的黑洞;老套的是,這樣的故事已存在多年,老問題卻尚未被解決。

 

 

電影資訊

《過曝青春》(Ferrugem / Rust)-Aly Muritiba,2018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