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嘛不讓熊貓自生自滅?

熊貓確實因為長相可愛獲得比其他保育動物還多的資源,但也不能變成否認熊貓存在價值的理由。

 

  2016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熊貓從「瀕危」調整為「易危」(與北極熊和大白鯊並列),但由於地球目前只有約2500隻熊貓存活,樣本數量太少科學家很難追溯其演化歷史。

 

  最近《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發表的新研究指出,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推翻了過去普遍相信熊貓在兩千萬年前與其他熊科動物分道揚鑣,並獨自演化的理論。他們分析中國南方洞穴所發現的22,000年前熊貓頭骨裡的15萬個粒線體DNA片段,發現這個生物與現代熊貓的基因不完全相符。在比對頭骨DNA以及138隻現代熊貓和32隻其他古代熊的DNA樣本後,科學家得出新的結論:距今約183,000年前,一隻共同祖先分裂為兩個譜系:現代熊貓與頭骨化石所屬的另一種古代動物。

 

  但是,誰在乎熊貓的演化歷史啊?《Quartz》的科學小組提出了另一個更重要也更現實的問題:人類幹嘛花大錢努力保育熊貓這種基因壞掉且不適合生存的動物,放牠們自生自滅不就好了?

 

由於味覺基因的突變,現代熊貓已經不太吃肉改吃竹子。

 

  支持者認為熊貓只不過是長相可愛的蠢蛋,牠們每天吃掉將近二十公斤的竹子,但生理構造卻不適合消化高纖維的植物。以生物學角度來看,熊貓為雜食性動物且原本應該是肉食動物,其消化系統具備肉食動物的特徵。然而,由於味覺基因的突變,現代熊貓已經不太吃肉改吃竹子。更糟糕的是,熊貓很難依靠食用正常數量的竹子生存,牠們的胃不是為消化植物而生,熊貓吃掉的竹子其實也吸收不到太多養分,大部分都變成廢物排出體外。因此,熊貓必須吃掉大量竹子才能維持生理機能,而人類也不得不種更多竹子讓牠們食用。

 

  另一方面,熊貓的繁殖也是大問題。野生熊貓的交配儀式長達數週,但母熊貓每年的排卵日卻只有幾天。據《生命科學》(Live Science)報導,熊貓交配期間一群公熊貓會先彼此打鬥,一直打到母熊貓願意從樹上下來為止。接著,母熊貓還必須採取主動才能讓自己受精,因為公熊貓演化而來的性器官並不利於繁殖,相對於地球其他動物的身體比例,公熊貓是性器官最細小的動物之一。

 

  當然,繁殖問題不該全推給熊貓,人類建設道路、砍伐森林和氣候變遷破壞原有的棲息地,也影響了牠們的交配。但即使是人類飼養的熊貓,同樣面臨難以交配成功的問題。雖然科學家無法確定原因,但母熊貓似乎更喜歡被公熊貓爭奪的感覺,並且與勝利者交配。我們經常看到人類飼養的母熊貓拒絕與公熊貓交配,或許就是因為他沒有機會證明自己是個值得交配的追求者。

 

  可愛就是正義?

 

  此外,熊貓早已變成中國政府的外交工具和善意象徵,贈送或租借熊貓給各國動物園,但代價並不便宜:動物園每年需花費約100萬美元的租金給中國,每隻新生熊貓還要另外支付一次性的稅金,以及二十至三十年的專業醫療費用。雖然觀賞熊貓及周邊商品通常能帶來巨大的觀光收益,但動物園每年支出的總金額往往會達到數百萬美元。

 

  種種理由讓支持者不禁認為:人類應該盡其所能恢復熊貓的自然棲息地,並祝福牠們在野外能順利生存下去,換句話說就是不如放牠們自生自滅。

 

人類「保育皇室」花的錢比熊貓還多,為什麼熊貓就該自生自滅?

 

  難道皇室就比熊貓有用嗎

 

  儘管支持者的意見講得頭頭是道,但反方的意見卻有力地一音定鎚。反對者承認熊貓確實因為長相獲得比其他保育動物還多的資源,這個現象確實不公平,但也不能變成否認熊貓存在價值的理由。因為,人類維護君主制所花的錢比熊貓還多更多,如果單從金錢和生存角度思考,問題應該改成「為什麼不讓哈利跟梅根自生自滅?」還比較適合。

 

  兩者都是為達成各自政府目的而出現的宣傳工具,也都是由兩國國民的稅金支付維繫。在英國,每年維護皇室的成本為4.57億美元,也就是說如果真要拿金錢比較,保育熊貓的費用還便宜許多。

 

  中國政府最近投入了15億美元建造大型的熊貓保護區,這個數字雖然驚人但也只是偶爾出現的一次性成本,熊貓住在大型保護區可以繼續生存數十年,而同樣的錢拿來養哈利和梅根,卻只要短短三年就會花光。歸根結底,我們不必讓熊貓也走上絕種一途。

 

 

圖片出處:Toshihiro [email protected]WikipediaStuart [email protected]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