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或許沒有極限

人類壽命的極限目前還沒有定論。

 

  根據最近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的分析研究指出,人類的壽命或許沒有自然限制——至少目前還沒有定論。

 

  羅馬大學的人口統計學家伊麗莎白‧巴比(Elisabetta Barbi)和羅馬第三大學統計學家法蘭西斯柯‧拉戈納(Francesco Lagona)領導的研究團隊對義大利近四千名年齡在105歲以上的「超高齡者」的生存機率進行分析,他們發現人的死亡風險似乎在105歲以後趨於穩定,在圖表上形成「死亡率高原」的現象。研究人員表明,當人們到這個階段以後,每年的死亡風險呈現約50:50。

 

  未參與研究的法國國家醫學暨衛生研究院人口統計學家讓-馬里‧羅賓(Jean-Marie Robine)評論說:「如果死亡率高原真實存在,那麼人類的壽命或許沒有極限。」

 

  科學家長年爭論人類壽命是否有上限,他們普遍認同人類在成年以後的死亡風險隨著年齡穩定提升,一直到八十歲左右。但是,當人類邁入九十幾歲或一百多歲後會如何發展,科學家產生了激烈的爭論。一派科學家研究人口數據得出結論認為,人類是具有固定、自然的「保存期限」,死亡風險隨著年齡不斷提升;另一派科學家同樣研究人口數據,但得出的結論是死亡風險會在超過一定年齡後趨於平緩,因此人類的壽命沒有上限。

 

義大利研究發現人的死亡風險似乎在105歲後趨於穩定,在圖表上形成「死亡率高原」的現象。

 

  2016年,紐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遺傳學家賈恩‧維格(Jan Vijg)和同事的研究分析了五十多年來全世界長壽者的死亡年齡,估計人類的壽命極限介於115歲至125歲之間,隨即點燃了這場論戰。

 

  維格及其研究團隊認為,自九O年代中期以後人類的最大壽命幾乎沒有增加,人類的壽命極限已經達到自然限制。目前已知且無爭議的最長壽者為法國百歲人瑞雅娜‧卡爾芒(Jeanne Calment),她於1997年去世,享年122歲。

 

  專家們針對2016年研究的統計方法提出質疑,再度引發一場風暴,而巴比和拉戈納的最新研究也捲入其中。巴比和拉戈納的研究團隊與義大利國家統計局合作蒐集了2009年和2015年之間,每位105歲以上的義大利公民資料,包括死亡證明、出生證明和在世證明,以盡量減少「年齡誇大」(統計超齡者歲數的常見問題)的機率。

 

  此外,他們還追蹤在世超齡者逐年的生活軌跡,而不是像過去研究只是把個人歸類到一個年齡區間。義大利是全世界人均百歲老人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由於研究範圍只聚焦在義大利,因此可避免不同司法管轄區在資料蒐集的偏差問題。

 

  英國牛津人口老化研究所的衛生政策研究員肯尼斯‧豪斯(Kenneth Howse)評論:「這些數據是迄今為止極端高齡人口步入『死亡率高原』的最佳證據。」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數學人口統計學家肯‧瓦赫特(Ken Wachter,該研究的作者之一)懷疑,先前有關高齡死亡率模式的爭論,大部分是源於糟糕的記錄和統計數據。他表示:「我們現在有更完整的數據優勢,如果我們能為其他國家蒐集同樣品質的資料,我預計會看見大致相同的模式。」

 

已知且無爭議的最長壽者瑞雅娜‧卡爾芒,她於1997年去世,享年122歲。

 

  但羅賓不那麼肯定。他提到法國、日本和加拿大的未公佈數據顯示,死亡率高原的證據「其實沒有那麼明顯」。他認為義大利的分析還需擴展至全球,才能確定研究結果是否為人類衰老的普遍現象。

 

  目前全世界約有五十萬名10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這個數目預計在未來十年內增長一倍。 荷蘭跨學科人口研究所的壽命研究員喬普‧德比爾(Joop de Beer)表示,即使晚年死亡風險維持在50:50不變,全球「百歲俱樂部」的會員數量也將逐年增長,呈現每十年多增加一歲的趨勢。

 

  科學家希望更瞭解晚年死亡風險趨緩的背後成因。加拿大蒙特利爾麥基爾大學的遺傳學家齊格弗里德‧希基米(Siegfried Hekimi)推測,人體細胞最終可能達到一種狀態,讓修復機制抵消了歲月損害,從而使死亡風險趨於平緩。希基米說:「這座高原為何出現,以及它對衰老過程有何意義,我認為現階段還沒有答案。」

 

  明尼蘇達州梅奧診所的老年病學家詹姆斯‧柯克蘭(James Kirkland)認為,死亡率高原是強而有力的證據,未來或許能擴及應用至所有年齡讓死亡率減緩。

 

其他科學家認為人類受制於身體構造的基本條件,故壽命有自然上限。

 

  然而,不是每個人都認同這個說法或最新的研究結果。前文提到的2016年研究的共同作者布蘭登‧米爾霍蘭(Brandon Milholland)認為死亡率高原的證據「微不足道」,因為該研究的樣本涵蓋不到百位110歲以上的超高齡者。伊利諾州芝加哥大學的壽命研究員里昂尼德‧加夫里洛夫(Leonid Gavrilov)也點出,只要非常微小的誤差就會使義大利的研究結論失真。

 

  其他科學家則駁斥,以生物學角度來看這個說法相當牽強。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生物人口統計學家傑‧奧尚斯基(Jay Olshansky)說:「你會受制於身體構造的基本條件。」他提到像神經元這類無法再生的細胞,隨著人類年紀衰老持續退化和死亡,自然為人類壽命設定了上限。

 

  義大利的最新研究不會是壽命限制爭論的最終結論,以色列拉馬特甘巴伊蘭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家海姆‧柯恩(Haim Cohen)表示:「我確信這場爭論還會繼續下去。」

 

 

參考報導:Nature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