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法的手臂,她是無敵的:伊恩.麥克尤恩《判決》

《贖罪》作者伊恩.麥克尤恩的長篇小說《判決》再度搬上大銀幕。

 

  伊恩.麥克尤恩一日在餐館裡跟幾位法官共進晚餐,席間賓客紛紛談論最近審理過的案件,彼此交換心得。他忽然意識到,隔壁桌的人如果不仔細聽的話,大概會認為這是一群小說家在討論自己的角色跟劇情。幾年後,他寫下了法庭小說《判決》。

 

  德高望重的倫敦高等法院法官費歐娜醉心於工作,她總是能夠把自己從事物的表象中抽離出來,做出合宜的判斷。費歐娜專精的領域是家事法,涉及婚姻關係與孩童福祉。這樣的崇高社會地位並非毫無代價,至少,費歐娜回頭去想,或許是因為工作對她更重要,所以三十年的婚姻中沒有生育子女。而結褵多年的丈夫傑克,卻坦承自己有了外遇,對象是一名小他們兩輪的女子。費歐娜深受打擊。

 

  伊恩.麥克尤恩的小說並不總是能夠成功拍成電影,原因之一是他的小說魅力在於人物內心流水般的敘事。在小說《判決》中,年過五十的費歐娜內心就像是電腦一般不停地跑著資料,她分析傑克的告白,她分析這段婚姻如何潰敗至此,她同時還在思考手上的案子,並且相當埋怨為什麼這麼正直而且努力的她會得到這樣的下場。

 

  面對自己人生的困境,費歐娜的理性分析事實上毫無作用,她用冷酷武裝自己心靈的受傷,強打精神把傑克趕了出去,換了門鎖──像是任何一個發現丈夫偷腥的尋常婦女一樣。法官費歐娜做著神的工作,但她依然是只是個凡人。

 

  為了逃避自己家門裡的失敗,費歐娜躲進了另一個領域,走進十七歲少年亞當的生命裡。亞當罹患白血病入院,如果不輸血就會死。但亞當的父母乃至他自己都是耶和華見證人教派的信徒,嚴格奉行不得輸血的教規。甚至,整個教派社群都在期待亞當的死,殉道者的出現不僅可以讓教派更為團結緊密,他們也相信亞當將升上天堂。

 

  如果亞當年滿十八歲,即便他因為不接受輸血而死亡,基於宗教自由,國家沒有介入的餘地。然而亞當只有十七歲,他是否成熟到足以決定為了宗教信仰而死?

 

  費歐娜以法官的身分審理亞當的案件,這是個相當棘手的情況,她決定親眼見見病床上的亞當,聽他怎麼說。造訪醫院後,費歐娜發現亞當是個早熟、聰明有天份的孩子。亞當的父母顯然非常痛苦,但亞當卻似乎表現得蠻不在乎。

 

  當然,睿智的費歐娜會衡量全部的因素之後,做出正確的判決,就跟過往一樣。

 

  然而真正的衝突卻在判決定讞之後才發生。前面說過,麥克尤恩發覺法官重述他人的故事,就旁人聽來宛如編織小說。事實上,對法官來說,或者對任何人來說,他人的人生都只是小說。只有自己的故事才是真實的。

 

  法官做了判決,保住了正義與福祉。承受判決的人,宛如一顆果實離開了大樹。從判決做成的那一刻起,已知與未知的界線一刀兩斷,根據著這條切斷的剖面,每個人都要繼續自己的生活。

 

  費歐娜沒有意識到的是,自己有天會成了他人故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只想稱職扮演自己的角色,一支不偏不倚的天秤,精美絕倫的,秤出世間的重量。她是誰毫不重要,只要這個體系能夠繼續運轉順暢。

 

  於是她嚐到了恐懼的滋味,她害怕自己作為「人」的部份,在法袍底下被看穿。因為作為法的手臂的她是無敵的,作為區區一介人類的她是柔弱的。她只是個換了門鎖,發現出軌的丈夫甚至沒有回來嘗試打開而悲傷的女子。

 

  伊恩.麥克尤恩寫下了這個故事,法律的成分讓故事更加戲劇性,但並不是絕對必要的要素,費歐娜可以是任何一個位高權重的專業女性,她可以是醫生、可以是英國總理,並不一定需要是法官。

 

  在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以職業的身分交會,以為只是短暫的萍水相逢。但有時候,事情不僅如此。或者,事情從來不僅如此,只是我們一直掛上了面具,抵抗更深刻關係存在的可能。

 

  為了保護我們自己,我們那軟弱容易犯錯的心。

 

 

 

 

書籍資訊

書名:《判決》(電影「判決」原著小說.電影書衣版) The Children Act

作者: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

出版:麥田

日期:2015

[TAAZE] [博客來]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