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水的地理

 

同樣都是汽水,在美國全境卻有三種講法,壁壘分明。

 

  在臺灣,我們把碳酸飲料稱為汽水。不過在美國,碳酸飲料有三種主要的說法。而且,不同說法還有明顯的地理分布。大致上,北方人說「Pop」,南方人說「Coke」,新英格蘭、加州、聖路易周遭則流行「Soda」。

 

  這樣的地圖除了趣味以外,當然深具語言學的意義。我認為在臺灣搞語言學的人,也應該要能畫出這類地圖。例如:肥皂的地圖、打哈欠的地圖等等。

 

  從汽水的地圖上,我們還可以看出另一個熟悉的學術議題。你猜對了,語言的使用是一種典型的地理群聚現象。我們說話,不外乎是為了與其他人溝通。因此,選擇與周遭多數人說同樣的話,是提高效率的理性行為。當每個人都這樣做時,愈鄰近的地區自然愈容易流行相同的話。

 

  在某個地區,縱使一開始沒有任何主流的汽水說法,但只要人們稍微想要與周遭多數人說同樣的話,最後就會產生一種贏者全拿的汽水說法。這種說法並非本身比較優秀,可能只是一開始剛好多了一個人這樣說、或者說這種話的人分布比較集中。結果,愈來愈多人改用這種說法,最後便席捲整個地區。

 

  換個角度來看,縱使一開始汽水說法的分布是完全隨機的,但只要人們稍微想要與周遭多數人說同樣的話,最後就會演化出截然分明的地理群聚現象。

 

  上述過程,可透過電腦模擬來加以驗證。2005 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Thomas Schelling,便曾做過一個異曲同工之妙的模擬。他模擬的是種族隔離現象。他發現,只要人們稍微想要與相同種族的人當鄰居,縱使一開始種族分布是隨機的,最後也會演化出嚴重的種族隔離。

 

即使一開始只是隨機分布,種族隔離依然會隨著人們的心意發生。 

  上面三個圖皆具有黑白兩種行為者,且一開始黑白的分布是完全隨機的。左圖為同類相吸且異類相斥的情況,稱為 Sakoda I 模式;中圖為異類相斥的情況,稱為 Sakoda II 模式;右圖則為同類相吸的情況,即為 Schelling 模式。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只要人們稍微想要跟鄰居相同,經過一段時間後,都會演化出黑白分明的現象。

 

  種族隔離如此,汽水的說法也是如此。這正是我一再強調的,只要人們有互相影響的情況發生,通常都會造成地理群聚現象。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