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五種模樣

失眠以不同方式影響著我們。

 

編譯|Mumu Dylan

 

  失眠以不同方式影響著我們。對某些人來說,失眠跟過度暴露在藍光之下有關;而對某些人來說,失眠則跟憂鬱情緒有關。因為有太多可能因素導致失眠,所以辨別與解決不同的失眠症狀並非易事。《刺胳針精神醫學》(Lancet Psychiatry)最近刊登的一篇論文作者探索了失眠的五種類型。

 

  該論文第一作者、荷蘭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泰莎‧布蘭肯(Tessa Blanken)認為,從人格特質與生活經歷(她稱之為「非睡眠特性」)研究個體的失眠問題,或許比依據睡眠特性還來得好。她希望以更佳的方式辨別失眠類型,提供患者更容易且更有效地治療。她說:「我們認為不妨嘗試研究不同的特性,這些特性決定了失眠形成與持續不斷的背後原因。我們聚焦的特性已被證明植根於大腦功能和結構,因此隨著時間推移能夠穩定觀察。」

 

  布蘭肯分析2010年至2016年間被診斷為失眠症的2224名參與者的生活習慣和人格特質,最終歸納得出結論。研究結果讓她將失眠症患者分成五種類型,其特徵與失眠原因相似,並提出不同的治療方式。

 

對某些人來說,失眠跟過度暴露在藍光之下有關。

 

  第一型:極度痛苦

  布蘭肯將第一型失眠者形容為「極度痛苦」,因為他們經常陳述自己高度的睡前激發狀態(代表他們在睡覺前感到特別活躍或焦慮)。整體來說(與其他類型相比),第一型失眠者一生中有更高的憂鬱症傾向。布蘭肯說:「這種類型的人在各方面都有高度的痛苦感,他們具有強烈的負面情緒,而且他們也表示缺乏正面情緒或主觀幸福感。」

 

  第二型:中度痛苦,對獎勵敏感

  第二型與第一型有很多相似處,失眠者也陳述了高度的睡前激發狀態和負面情感,但他們不像第一型那樣明顯表現出缺乏幸福感。布蘭肯認為第二型的個體也非常痛苦,但仍然對「愉快情緒表現出完整的反應」。與對照組和其他類型相比,第二型因壓力而失眠的程度也更高。在這篇論文中,布蘭肯假設表現出這種人格特質的人,可能正經歷一種被稱為「精神生理性失眠」的情況,也就是壓力超過了睡眠使個體保持清醒。

 

  第三型:中度痛苦,對獎勵不敏感

  無論是跟對照組還是第一型和第二型患者相比,第三型失眠症患者絕大部分是因為低度的積極性。他們和第二型患者一樣對生活感到痛苦,但對積極正面的感受卻不敏感。布蘭肯說:「第三型的積極性明顯減弱,主觀幸福感也很低。」她還發現,雖然第三型的失眠者整體的憂鬱程度與第二型相似,但他們的憂鬱程度遠遠低於後者。

 

  第四型:輕度痛苦,反應性高

  根據布蘭肯的分析,第四型與前三種類型都不同,第四型失眠者在痛苦方面的分數較低。他們失眠的主因是生活事件(如經濟或人際關係的困擾),研究團隊透過分析患者的生活史資料確定了這個類型。這些個體因為生活事件導致時間更長也更持久的失眠狀況,而第四型失眠者也陳述更多的童年時期負面事件。

 

  第五型:輕微痛苦,反應性低

  與第四型相同,布蘭肯認為第五型失眠症患者的失眠症狀主要也是由生活事件引起,差別在於他們陳述的童年時期負面事件較少,對生活事件的反應也不如第四型患者那樣強烈。相反地,第五型患者表現出低程度的「行為活化」(對動機的粗略評估)。她發現第四型和第五型比較容易出現在中高年齡層,尤其是40歲以上的族群。

 

這些分類不僅是針對失眠者的另一種人格測驗,每種類型對普通治療的反應也明顯不同。

 

  布蘭肯表示,這些分類不僅是針對失眠者的另一種人格測驗,每種類型對普通治療的反應也明顯不同。例如,第二型失眠者認為認知行為療法能有效減輕失眠症狀。相比之下,第四型失眠者的睡眠模式沒有因為認知行為療法而改善。雖然布蘭肯承認研究還在初期階段,但她相信每種類型的失眠者需要的治療方式也不相同。

 

  她還發現常用來治療失眠的藥物「苯二氮䓬類」(Benzodiazepines)對不同類型也產生不同的副作用。它能有效幫助第二型和第三型失眠者進入睡眠,但對第三型沒有相同效果。此外,跟其他類型相比第三型失眠者在服用藥物後,白天明顯感到更疲勞。她說:「這項研究才剛開始。我希望最後它能不斷改善治療方式來幫助飽受失眠所苦的人。」

 

 

圖片出處:Transformer18@flickrAnish Sarai@flickr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