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義如何欺騙我們環保只是個人責任

我們不管多努力回收垃圾、自備餐具、家裡裝太陽能板,也抵消不了某些組織、某些制度,甚至某些國家對地球的危害。 

 

  我們不管多努力回收垃圾、自備餐具、家裡裝太陽能板,也抵消不了某些組織、某些制度,甚至某些國家對地球的危害。各種對付氣候變化的生活建議,也跟這場全球性的危機本質脫節。

 

  我們經常聽到許多環保建議:使用可重複再生的物品、多走樓梯少搭電梯、換省電燈泡、購買當地生產的蔬菜、購買環保節能電器、屋頂裝設太陽能板,或是採取研究認為對抗氣候變化的最佳方法:少生孩子

 

  這些充斥在企業廣告、學校課本和主流環保組織的建議不停告誡每個人,使我們過於相信與執著「全球暖化人人有責」,把環保變成「個人道德與否」的問題,某種程度是在幫禍害世界的罪魁禍首轉移焦點。

 

  當我們忙著把生活變得「更環保愛地球」時,石化燃料公司輕輕鬆鬆就把這些努力化為烏有。你知道從1988年以來的碳排放情況嗎?單單100間公司便占據了驚人的71%。大企業恣意污染環境絕非偶然,這是過去四十年反抗「集體主義」意識形態戰爭的結果。它取得徹底地成功,但現在扭轉還不算太晚。

 

當我們忙著把生活變得「更環保愛地球」時,石化燃料公司輕輕鬆鬆就把這些努力化為烏有。

 

  柴契爾夫人和雷根主導的「新自由主義」追求兩個目標:第一個是消滅任何阻礙私人權力的障礙;第二個是將其建立在民主的民意基礎上。代表性政策包括私有化、放寬管制、減稅和自由貿易協定。種種政策解放了跨國企業巨頭,它們從中獲取巨大利益,並把地球當成免費的污染排放場。

 

  大企業透過遊說政客和企業捐贈、掏空民主國家、阻礙綠色政策實行和保持石化燃料補貼,極力避免社會對過度的企業權力進行審查和檢視。在全球氣候變化需要前所未有的集體行動之時,新自由主義成為了絆腳石。如果人類想快速減少碳排放和汙染,就必須改變自由市場的監管機制:例如將鐵路、公營事業和能源網路重新納入管制範圍;規範企業逐步淘汰石化燃料;提高稅收來負擔應對氣候變化的基礎設施和可再生能源。

 

  然而,新自由主義不僅確保這些措施難以從政治面改變,還透過推崇利己主義與高度個人主義等方式從文化面著手。研究表明,現代人比以往變得更個人主義和消費主義。文化灌輸著我們是消費者而不是公民,我們是自力更生的個體,而不是相互依賴的集體。人們便開始用微不足道的個人努力來處理一個龐大的系統性問題,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即使在新自由主義出現以前,資本主義的經濟繁榮發展已經讓人們相信「被剝削的結構性問題」(貧窮、失業、健康狀況或缺乏成就感)是個人的問題。新自由主義將這種自責內化和放大,不停教育我們「你不該只是內疚和羞愧於找不到好工作、負債累累、壓力太大或工作忙碌沒時間跟朋友相處,你還得擔起生態環境崩潰的重責大任」。

 

只有當經濟體系能為所有人提供可行選擇時,個人的消費選擇才會成為最重要的事。

 

  當然,現代人應該減少消費、創造低碳的替代品、建立可持續的農場、發明更有效的蓄電方法和推廣不浪費的生活方式。但是,只有當經濟體系能為所有人提供可行選擇時,個人的消費選擇才會成為最重要的事。因為,如果沒有實用的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人們還是會開車上下班;如果當地生產的有機食品太昂貴,人們還是不會放棄密集型的超級市場;如果廉價的大量生產商品仍無止盡地流通,人們還是會不停購買。這是新自由主義設下的騙局:說服我們用自己的錢包來對抗巨大的氣候變化問題,而不是利用更有效的權力和政治。

 

  綠色消費也許能消除我們的罪惡感,但只有透過團結的大規模運動才有力量改變氣候危機的未來。我們也必須先擺脫新自由主義賦予的思想禁錮:停止個人式的思考,不要繼續糾結於個人環保行為的瑣碎問題,而是對企業的胡作非為開始採取行動。

 

 

參考報導:Guardian

 

圖片出處:Ian D. [email protected]Jan Jespersen@flickr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