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假新聞?那就別把你討厭的表舅刪好友

從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英國公投脫歐和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假新聞在各種政治環境都影響了公眾輿論和投票率。

 

  我們越瞭解假新聞對民主政治的影響,就越知道它的可怕。從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英國公投脫歐和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假新聞在各種政治環境都影響了公眾輿論和投票率。最可怕的是它透過Facebook和Twitter等封閉私有的社群平台散播,使政府、媒體和公民無法獲得量化為實際影響力的數據。近年來,科學家、記者、工程師和決策者不斷尋找打擊蓄意散播假新聞與誤導資訊的對策。

 

  丹麥研究員弗萊明‧漢森(Flemming Splidsboel Hansen)在題為《俄羅斯混合戰爭:假消息研究》(Russian Hybrid Warfare: A Study of Disinformation)的報告中呼籲建立一道「認知防火牆」,藉由加強公民的數位素養區分事實與虛構來抵制假新聞散播。從教育和媒體著手教導下一代辨別資料來源確實不錯,但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和公民素養是一項長期工程,而假新聞卻是迫在眉睫的重要問題。因此,我們應該停止思考從提升公民素養解決,而是將重心放在提升整個網路社群對抗假新聞的能力。

 

  針對假新聞的研究表明,我們構建線上社群的方式,對於個體和集體抵抗假新聞的能力具有很大影響。事實證明,身處在相對同質的社群、擁有共同價值觀和世界觀的人更容易受到假新聞操控。因此對抗假新聞最好的辦法,就是擴張自己的網路社交圈,並建立社群讓各式各樣的人來溝通和參與對話。

 

跟社群網路隔離的人更容易相信與自己相同意識形態的資訊,原因也許是他們不太能從周遭接收到不同的資訊。

 

  擴張線上社交圈有助於從三種層面打擊假新聞。首先,它會是一劑個人預防針:當同溫層越窄、彼此想法越接近時,其實自己也更容易落入假新聞的圈套。亨特‧奧爾科特(Hunt Allcott)和馬修‧根茨科(Matthew Gentzkow)發表《2016年大選的社群媒體與假新聞》(Social Media and Fake News In the 2016 Election)論文指出,「那些跟社群網路隔離的人更容易相信與自己相同意識形態的資訊,原因也許是他們不太能從周遭接收到不同的資訊」。

 

  奧爾科特和根茨科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後所進行的大型線上調查結果顯示,當一個人的Facebook朋友分享越多關於總統候選人的偏好時,他就越相信與自己意識形態相同的資訊,而不是其他的資訊。換句話說,花太多時間待在同溫層取暖,人們會變得更沉浸其中。

 

  第二,擴張社交圈能讓你與社群的關係產生轉變,並削弱現代資訊戰的核心。正如邁克‧詹森(Michael Jensen)的論文提到,俄羅斯利用認同感從心理層面著手建立人們信任的假新聞來源,他寫道:「在公眾對政府機構和傳統媒體逐漸失去信任的時代,人們更傾向於相信那些跟自己觀點類似的意見領袖,而不是專家學者和官方的資訊。在社群媒體方面,俄羅斯將傳統間諜手法應用在網路世界,針對網路世界散播假新聞和輿論操作,以防民眾改變對政治實體或事件的觀點。」

 

  詹森寫道:「雖然假新聞意指資訊或認知上的缺失,但某方面來說這些交流不僅缺乏事實根據,而且還試圖操縱政治認同,這對民主政治造成相當嚴重的危害。」然而,同溫層正是最有利的操縱空間,社會心理學告訴我們,我們的個人認同源於群體:你加入的Facebook社團或粉絲團、追蹤的Twitter用戶、Instagram使用的標籤,這些東西不僅是我們與別人連結的方式,也是獲得價值認同的來源。當我們被那些強化認同感的群體和對話吸引時,自然更依賴這些來源,也就更容易受詹森所說的「操縱」影響。

 

也許哪天討厭的表舅會從你這裡得知正確資訊也說不定。

 

  第三,擴張社交圈有助於消滅假新聞和對付資訊戰帶來的危害。研究各種極端情況下的社群網路行為的學者葛列格里‧阿斯莫洛夫(Gregory Asmolov)指出:「一項針對以巴衝突時的刪除好友行為研究得出結論:『意識形態更極端或政治活動更活躍的Facebook使用者,刪除好友的行為也更普遍』,而『弱連結的關係也最可能被破壞』。在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的研究表明,這場衝突對人們之間的非政治連結(包括親戚、同學和朋友之間的關係)產生了強烈的影響。」

 

  毀滅鬆散的社會關係凸顯出假新聞的危害,阿斯莫洛夫說:「國家發起的假新聞不斷散播,引發並導致了『刪除好友』的現象,這是衝突所主導的社會分化結果。」

 

  正因如此,我們應該竭盡所能為自己與社群接種疫苗,想盡辦法維持更廣的社會關係,而不是放生或刪好友任由假新聞分化彼此。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能輕易戰勝假新聞,它們勢必會繼續存在。但是當我們持續與不同意識形態的人交流時,便能對抗假新聞帶來的傷害,也許哪天討厭的表舅會從你這裡得知正確資訊也說不定。

 

 (本文得以問世,有賴於MPlus×嘖嘖小額訂閱計畫的支持)

 

參考報導:Jstor

 

圖片出處:L. [email protected]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