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夢幻島》:麥可傑克森性侵幼童指控國外評論全整理

 

資料整理|Gerda

 

基本事實:

現年41歲的羅布森(Wade Robson)、與現年36歲的賽夫查克(James Safechuck),在由英國BBC4與HBO製播、長達四個小時的紀錄片《逃離夢幻島》中,連同他們的家人一同回顧了(他們指稱的)當年受到美國流行歌手麥可傑克森性侵的詳情。麥可傑克森生前並未因為任何一樁指控而遭到定罪。本片於2019年1月25日在日舞影展首映,並於三月透過HBO、BBC4於美國和英國公開播出。傑克森家族否認一切指控,並於2月對HBO提出一億美元的求償

本片由曾獲英國學術電視獎最佳單輯紀錄片的英國導演丹里德(Dan Reed)執導,他表示這部電影與其說是跟麥可傑克森有關,不如說是在捕捉Me Too時代中較少人注意的年輕男性受害者,以及家庭如何受到名利的引誘而失去保護子女的功能。

拍攝此片前,羅布森曾於2013年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傑克森相關家族企業為麥可傑克森當年所謂的性侵而賠償,他指出麥可傑克森從他7歲開始對他進行性侵害。羅布森的訴訟並未成功,理由是「提出太晚」,麥可的遺產已經全數轉移到其餘兩家公司名下。羅布森的律師則抗議,這是否意味著只要成立法人轉移資產,所有猥褻兒童的人都可以從民事訴訟中全身而退?

日舞影展首映前,歌迷持續要求日舞影展官方不得播映此片,並且發送大量抗議訊息給日舞影展的合作廠商,意圖施壓禁播此片,但遭到日舞影展官方正式拒絕。理由是:「我們保障藝術創作的自由,並希望觀眾看完之後,自行對影片內容做出判斷。」

 

公開播送後英語界主流媒體評論(不列入有直接利害關係的BBC頻道)

 

 CNN:《逃離夢幻島》呈現了性侵疑案令人毛骨悚然的平行描述/Brian Lowry

「《逃離夢幻島》是關於夢想變成噩夢,由兩條平行的敘述鋪陳了麥克傑克森據稱的性侵故事。而不同的敘事者與其家人提出的故事敘述相似得驚人,讓本片具有更多力量和可信度。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金錢、名望和誘惑的故事,不僅僅是關於年輕男孩,也關於他們同樣受到明星影響的父母。」

 

CNN:為何《逃離夢幻島》讓人如此痛苦/Lisa Respers France(本文作者為黑人女性)

「賽夫查克與羅布森的指控非常有說服力,如果他們指控的人不是麥可,而是別人,我捫心自問,自己還會先入為主的急著想要否定跟反對他們的供稱嗎?...對許多人來說,沒有人比麥可傑克森擁有更崇高的寶座,而這部紀錄片則是懇求著這樣的問題:這樣不可質疑的空間,是否真的應該存在?」

 

CNN:我們能從《逃離夢幻島》下集學到什麼?/Lisa Respers France

「整個事件對於家庭帶來傷害....羅布森的父親後來自殺身亡。...賽夫查克在2005年拒絕為麥可作證前,告訴他的母親,麥可不是個好人,但是求媽媽不要講出去,不要跟任何人說。

兩個人都結婚有了兒子。賽夫查克說,『我覺得當你有孩子時,虐待帶來的後遺症就更加明顯。因為你會發現,孩子是多麼無辜。...他(兒子)越來越接近我被虐待時的年齡,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他身上,我無法坐視不管。』」

 

Guardian:麥可傑克森性侵案令人震驚的證言/Lucy Mangan

「新聞學與法律標準要求看待任何事件時需要保持中立,但作為一個觀眾,我無法避免地得到這樣的結論──這位公開承認與兒童共枕的明星,這位人生最後15年內因為猥褻兒童訴訟不斷出庭的巨星,做了紀錄片中那些人說他做過的事。」

 

Guardian:我們還能繼續聽麥可傑克森的歌嗎?/多名音樂人綜合評論,包括Greg Tate, Alexis Petridis, Lyndsey Winship, Priya Elan, Chuck Klosterman, Laura Snapes and Simran Hans

「為什麼做同樣的事情的白人男性都沒有多少人被檢討?」─Greg Tate,紐約音樂家,黑人男性

「就我個人而言,我不再能夠把歌跟人分開。...傑克森製作了偉大輝煌的流行樂,而且他猥褻了小孩。」─Simran Hans,倫敦樂評、影評作者,印度裔女性

 

大西洋雜誌:為什麼有些人至今仍不相信《逃離夢幻島》/MEGAN GARBER(本文作者為白人女性,大西洋雜誌文化記者)

「他們否認一切,一再強調那些無罪的判決,甚至把任何指控都摒棄為被貪婪驅使的誹謗,『傑克森真相狂粉』(Jackson truthers )變得如此短視,他們推理的程度跟為了宗教信仰而辯護的那種沒什麼兩樣。不過這些人的看法也不是一無可取之處──畢竟,選擇不要相信確實比較容易。活在一個偉大流行天王麥可傑克森無罪的世界裡真的是舒服多了。當Billie Jean音樂響起,你就隨著蝕骨的音樂舞動,隨著你熟悉的聲音唱歌,不要去思考歌詞有多諷刺:『媽媽總是告訴我,當心你愛的人/當心你的所作所為,因為那全都會變成事實。』」

 

大西洋雜誌:來自怪物的禮物/Caitlin Flanagan(本文作者為白人女性,美國國家雜誌獎入圍作者)

「《逃離夢幻島》中最讓人悲痛的片刻,是羅布森形容自己是怎麼被強迫進行某些性交行為:『具象來說...一根完整的、成年男人尺寸的陰莖塞在我嘴裡...一個七歲小孩的嘴裡。』而最讓人心碎的橋段,卻是賽夫查克描述這些被性侵的孩子最後殊途同歸的命運:被其他小男孩取代,在此同時自己與家庭的連結早已破裂、毀棄。一天晚上,賽夫查克到傑克森位於世紀城的公寓過夜,但是另一個小男童也在那裡。傑克森帶著那個小孩進了臥室,關上門,讓賽夫查克獨自睡在沙發上,賽夫查克告訴我們他那晚怎麼了:『我哭了又哭,我哭著希望媽媽來救我。』」

 

華盛頓郵報:毀滅性且極度可信的《逃離夢幻島》會讓你從此離開麥可‧傑克森/Hank Stuever(本文作者為白人男性,普立玆獎入圍記者)

「他們談論的,不是什麼古怪的愛意、調皮的打打鬧鬧、或是溫柔的握手,這種我們一度被告知的純潔事情,我們曾經以為,有一個名叫傑克森的男人,犧牲了自己的童年,為世界帶來歡樂,而一些幸運到不行的小男生被選上擔任傑克森的小夥伴。這次我們看見的,是讓人困擾的、充滿畫面的、而且全然前後一致的性侵獵食記述,有兩個小孩被一個成年男人誘捕、強姦,這個男人不僅一手掌控了小孩生活環境中的每一個人,還控制了小孩的父母。」

 

華爾街日報:《逃離夢幻島》月球漫步的黑暗面/John Anderson(本文作者為白人男性,資深影評人) 

「《離開夢幻島》促使傑克遜莊園向HBO提起1億美元的訴訟,這是一部令人震驚的兒童性虐待故事,帶出了這麼多痛苦的細節和這麼長的長度(週日和周一晚上共四小時),讓人無法忽視。但除了指控之外,這部作品還清楚地說明了『選擇性忽視』的力量。」

 

紐約客:麥可傑克森的清算之日與《逃離夢幻島》/Amanda Petrusich(本文作者為白人女性,獲古根漢獎金的音樂評論記者)

「必須承認這是很困難的,在觀看《離開夢幻島》的同時,要把兩件互斥的事情放在心裡好好記住:一,我們應該相信受害者,二,任何被指控的人在沒有被證明有罪之前都應該視為清白。如果我們想要保護那些被剝奪力量的人不受權力的侵害,前者特別重要。後者則一直是整個美國刑事系統的關鍵。這兩個想法有辦法並存嗎?如今我們似乎不得不做出個人的選擇。...在房間導覽中,賽夫查克平淡地說:『我們在這裡性交。』他用了『我們』這個詞彙相當駭人,難道這種年紀的小孩有辦法同意性交這種事情嗎?...這部紀錄片每一段都讓我非常恐懼、難以忘懷。」

 

紐約時報:《逃離夢幻島》並且搗毀它/Wesley Morris(本文作者為黑人男性,普立茲評論獎得主)

「本來故事應該是傑克森從沒猥褻過孩子,我們緊緊抓住這個故事,故事也緊緊抓住傑克森。如今的問題卻是,我們該怎麼辦?在這個#Me Too的時代,如果我們相信提出指控的人(而且我確實相信羅布森與賽夫查克),我們究竟該拿這些音樂怎麼辦?」

 

紐約時報中文網:流行樂之王,變態之王/MAUREEN DOWD(本文作者為白人女性,電視評論家)

「幾十年來,傑克遜的棉花糖巢穴顯然充滿污穢。但就像對其他怪物一樣——哈維·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比爾·考斯比(Bill Cosby)、R·凱利(R. Kelly)、伍迪·艾倫(Woody Allen)、傑弗里·愛潑斯坦(Jeffrey Epstein)和布萊恩·辛格(Bryan Singer),許多人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即便有了這部令人震驚的紀錄片,麥可·傑克遜遺產委員會仍在把受害者妖魔化,並計劃於2020年在百老匯上演一部關於傑克遜一生的音樂劇。」

 

紐西蘭先驅報:傑克森的拉比友人博特赫表態相信受害者/出自澳洲電視訪談《A Current Affair》

「美國最有影響力的猶太宗教領袖(稱為拉比)之一博特赫在澳洲受訪時表示,在看了《逃離夢幻島》之前,他一直都相信傑克森不曾猥褻小孩。但看了紀錄片之後,他表示自己不僅相信被害人,更相信被害人母親的反應非常真實,他再也無法(像過去20年那樣)主張傑克森不曾侵害小孩。』」

 

今日美國:為什麼芭芭拉史翠珊跟黛安娜蘿絲對傑克森的辯護這麼讓人失望/Maeve McDermott

「芭芭拉史翠珊與黛安娜蘿絲儘管都曾自稱是性侵害的受害者,卻各自顯示了對其他可能受害人的嚴重欠缺同理心。史翠珊在倫敦受訪時談到:『你可以說那是猥褻。但是你看那些小孩,不是也說自己很高興能在那裡(夢幻莊園)嗎?現在他們(羅布森與賽夫查克)都已經結婚生子了,所以說即使被猥褻也死不了嘛。...對啦,我覺得小孩很可憐,但我也覺得傑克森很可憐。我覺得是父母有錯吧,為何要讓小孩跟他睡。』...黛安娜蘿絲在推特上發文,引用自己的歌曲〈停止以愛為名〉:『我早上心裡就是這樣想的,我相信麥可傑克森過去跟現在都是偉大崇高的力量,對我跟其他人。停止以愛為名。』...兩人的評論顯示了一種令人擔憂的趨勢,也就是無論是音樂界的同業、或搖滾名人堂這類的機構,都在逃避不願意認真看待這些指控,當然也更不願意修正自己對於傑克森身後留下音樂貢獻的態度。當R. Kelly被踢爆性侵的時候,多少音樂人馬上譴責他、並且中止跟他的合作,為什麼同樣的事情就不能發生在傑克森身上?」

 

浮華世界:《逃離夢幻島》本可做到其他試圖揭露真相者做不到的事/SONIA SARAIYA(本文作者為有色人種女性,電視評論員)

「在尖銳滿載的幾分鐘內,《逃離夢幻島》播出了TMZ(華納旗下一個八卦網站)的小片段,評論員尖酸諷刺的說,羅布森根本不應該起訴傑克森遺產執行委員會要求對性侵負責,而應該起訴自己老媽讓兒子去跟傑克森同床。紀錄片鏡頭旋即轉向羅布森的母親,她似乎驚駭莫名,因為她說出了越多細節,就越難承受。在她慢慢重述發生的事情時,滿滿的警告紅旗已經構成樹海。羅布森在鏡頭前陳述他後來有多恨自己的媽媽,羅布森的妻子阿曼達在鏡頭前說,當丈夫第一次向她承認兒時受害時,她氣到好幾個月都不讓婆婆進家門。

傑克遜家族和歌手的粉絲一直在攻擊指控者,因為他們認為公開披露虐待行為的人都是在尋求財富。然而,當傑克遜莊園迅速決定以1億美元起訴HBO,理由為誹謗死者,這有可能不僅僅是為了捍衛歌手的名譽,更是為了維持他身後仍然有利可圖的市場性而不顧一切的嘗試。2016年,Billboard報告指出,在傑克遜去世後的幾年裡,遺產執行委員會將一筆4億至5億美元的債務轉為5億美元的利潤。關於傑克森的舞台劇依然計劃在2020年在百老匯登場。麥可傑克森的夢想依然活著──它的一切都可以用美元來估量。」

 

時代雜誌:《逃離夢幻島》後,我們該如何看待麥可傑克森?/STEPHANIE ZACHAREK(本文作者為白人女性,普立玆評論獎入圍影評人)

「這一切都讓人傷心,但不是藉口。《逃離夢幻島》永遠的改變了麥可傑克森在歷史跟社會中的脈絡。如果你真的夠注意看的話,它很難不改變你看待傑克森的方式。」

 

美國非洲新聞報:《逃離夢幻島》是麥可傑克森的潘朵拉之盒/Stacy M. Brown(本文作者為黑人男性,傑克森家族友人跟記者)

「在麥可2005年開庭之前,傑克森家族的幾位成員出席我在長島舉行的婚禮。晚宴之際,其中兩位傑克森家的人開始激烈爭論麥可究竟是不是個戀童癖。他們吵得不可開交,我過去打斷說道:『讓我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都相信他平常經常嗑藥,對吧?』吵架的兩人都表示同意。『那麼,如果嗑藥的狀況之下,他有沒有可能對小孩們做出那樣的舉動呢?』

堅持麥可不可能猥褻小孩的那個家族成員停頓了一下,說:『你這麼說恐怕也是有道理。』」

 

公開播送後英語界純網路媒體評論

DailyBeast:《逃離夢幻島》與扭曲的「麥可真相」狂粉小圈圈/Kevin Fallon(本文作者為白人男性,資深娛樂記者)

「這些狂粉隨時處於準備開火的模式,武裝上陣迎擊一切指控。他(指麥可傑克森)與男童的親密友誼被輕輕帶過,因為他是『真實生活中的彼得潘』,說什麼因為小時候過得辛苦所以比較習慣在幼童的簇擁中生活。所有提出訴訟的人肯定都是為了錢,而之所以可以簡單做出這種歸因的理由,竟然就只是因為第一個把傑克森告上法庭的喬登錢德勒以兩千萬美元達成和解。更有甚者,他們還說傑克遜小時候就被虐待,然後過早地被性化了。這些人根本把同理心跟藉口混為一談。

那些說指控都不可信的人,他們的防衛邏輯只不過是在同一套盲目的假定之中運作,也就是『麥可才不可能猥褻或強姦別人呢』!他們不相信受害家屬之所以選擇和解,可能是因為害怕要跟全世界最有名、最有影響力的人對簿公堂。他們也沒有能力理解為何有人偏偏要把自己暴露在這種受到無數粉絲攻擊跟威脅的倒楣境地,就像現在賽夫查克跟羅布森一樣,收到一大堆死亡威脅。」

 

Slate:來不及取消麥可傑克森了,不過即使取消也還嫌做得不夠/CARL WILSON(本文作者為白人男性,加拿大音樂評論家)

「兩位倖存者在紀錄片中的指控極為詳盡,而且非常可信。這相當讓人不安,尤其是對我個人以及其他那些曾經花了十幾年時間進行『奧林匹克級的精神體操』來勉強自己相信傑克森有那麼一點可能是清白的人來說。」

 

Salon:我們如何看待《逃離夢幻島》與性侵孩童事件/Rachel Leah(本文作者為白人女性,Salon網站文化與犯罪評論作者)

「麥可真相狂粉(MJ truthers)嚷嚷著《逃離夢幻島》缺乏事實和證據,說沒有人從『另一方』接受採訪,還說羅布森跟賽夫查克以前幹嘛為麥可傑克森辯護。但難道我們從來都沒從天主教教會長年來的否認反應中學到半點事情嗎?還是這些人真的對兒童性虐待的長期創傷一無所知,也不知道倖存者經常需要花上數十年才能與自己妥協,更不用說公開談論他們的經歷?

就算麥可真相狂粉沒有像現在這樣大聲又揚揚自得的說他們堅決抵制電影好了,從他們的各種辯護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來,他們這些人都都沒有看過《逃離夢幻島》,因為他們提的各種問題都在電影中有明確而徹底的解答。

歐普拉用她自己的話回應了這一點。『這一刻早就超越了麥可傑克森。它的意義比任何單一個人都要大得多,』她對100多名兒童性虐待倖存者說道。『這是一個讓我們看到社會腐敗的時刻。這是人類社會的不幸。』 歐普拉是對的,我們失敗了。

我想對『麥可真相狂粉』說,不管你看不看,那些兒時受害但從未發聲的大人正在看著,那些害怕惡夢的孩子正在看著,我們如何處理對傑克森的指控,將會影響更廣泛層面上社會整體對於兒童性侵的處理氛圍。根據孩童瀕危救援組織(Kids At Risk Action)統計,四分之一的女孩、六分之一的男孩在滿十八歲前會受到性剝削。我們也要對他們一個一個大叫說交出證據來嗎?我們也要質問他們為什麼等了這麼久才講出來嗎?還是我們,在這麼久之後,終於有勇氣先告訴他們,我們願意保護他們呢?」

 

 

 

電影資訊

《逃離夢幻島》(Leaving Neverland)-Dan Reed,2019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