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Sigur Rós怎麼能不跳舞?──《毛月亮》

2019年四月,雲門2推出了新作《毛月亮》。(攝影/李佳曄)

 

  今年四月,雲門2推出了新作《毛月亮》。從當代科技的省思出發,雲門2在舞台上打造了一個「科技部落」,試圖表現出身體與技術的拉扯──或共舞。

 

  毛月亮,即是月暈的俗稱。古人說「月暈而風」,意味著事件發生的徵兆;每當月亮周圍出現光暈,便知道地面將有風起。到了今天,大量的人造衛星更是團團包圍地球,取代了月亮的古老地位。透過人造衛星的電波來「帶風向」,早就是臉書上的日常生活。

 

  然而,雲門2這次真正掀起了新旋風,將極圈的氣流引進台灣的舞台。在雲門總監鄭宗龍的力邀之下,一個世界級的搖滾天團成為了《毛月亮》的音樂製作人,他們就是來自冰島的Sigur Rós。

 

  Sigur Rós以「後搖滾」、「實驗搖滾」的曲風著稱,創作豐沛而多變,在國際間享有盛名。這回Sigur Rós為雲門2製作音樂,也是一場令人驚喜的跨國合作。鄭宗龍創作《在路上》時,從網路上偶然搜尋到Sigur Rós與美國現代舞大師摩斯.康寧漢的合作並深受吸引,才會在國表藝三館的鼓勵下邀請Sigur Rós製作音樂。相隔千里的兩座島嶼,透過網路產生了意外的聯繫;無論是在極圈邊緣的冰島,還是在亞熱帶的台灣,傳播訊號的鋼鐵月亮都高掛空中,不分時差。

 

  如果你正在閱讀這篇文章,也建議YouTube搜尋〈Svefn-G-Englar〉搭配服用,實際感受Sigur Rós的獨特風格—─

 


  事實上,Sigur Rós堪稱是當代搖滾界的配樂之王。早在《毛月亮》之前,Sigur Rós就曾經與美國編舞家Merce Cunningham聯手,為一支現代舞作《Split Sides》製作專屬音樂。此外,Sigur Rós的作品也大量成為影視配樂,時常可以在劇情高潮處聽到他們的演奏。即使不是搖滾樂迷,多數人可能也聽過Sigur Rós的旋律,就在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場景。例如《香草天空》(湯姆克魯斯告別夢中情人,從大樓樓頂一躍而下),《花神咖啡館》(青春年少的男女主角一見鍾情,在慢動作鏡頭之下深情對望),《黑鏡》……。

 

  Sigur Rós的音樂本身也富含視覺意象,令人聯想到冰島的特殊地景。冰島的面積不大,卻有著相當特別的地貌,兼具冰河與火山地形。從這裡出產的音樂確實是「冰與火之歌」。Sigur Rós初期的清澈、幽微,的確像是雪花冰晶的透明感;他們也回歸過傳統搖滾樂的熱烈轟鳴,證明了Sigur Rós不乏火山一般的爆發力。至於鄭宗龍親自造訪冰島的時候,則是對於當地的刺骨寒風印象深刻,呼應了《毛月亮》「月暈而風」的舞蹈場景。

 

  但雲門不僅是單方面接受來自冰島的贈禮,台灣的獨特聲景同樣成為了Sigur Rós的靈感來源。這次合作,鄭宗龍不只有挑選Sigur Rós的過往作品,還提供了台灣的聲音素材給Sigur Rós加以創作,包括廟會常見的陣頭音樂與唸咒歌聲。而鄭宗龍當初聽到Sigur Rós的合成器演奏,也聯想到台灣早年婚喪喜慶的電子琴音樂,因此感到十分親切。台灣的民俗音調與北歐的搖滾聲響,兩種看似天差地遠的類型,在此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共鳴。

 

  這也說明了科技的擴散如何打造全球村的想像──即使台灣話與冰島語截然不同,合成器的電子聲響卻是共通語言。如此一來,我們便回到科技的話題來。

 

相隔千里的兩座島嶼,透過網路產生了意外的聯繫。(攝影/李佳曄)

 

  在《毛月亮》首演的四月十三日,Sigur Rós也會同步發行全新的專輯,收錄了他們為雲門製作的音樂。這一天正好是世界唱片日(Record Store Day)。這個節日是由美國獨立唱片行發起,旨在推廣實體唱片,希望在串流平台之外保留一方淨土。為了響應這個紀念活動,Sigur Rós的新專輯發行的是黑膠唱片的版本,全球限量2000份──如果擔心搶不到限量版,不妨親自前往劇院觀賞《毛月亮》,一睹為快。

 

  其實,黑膠唱片的發行不只對音樂產業意義重大,還能呼應《毛月亮》的科技意識。如今,數位科技不斷擴張虛擬的領土,一步步侵蝕現實的空間;網路資訊逐漸取代實際經驗,人類的肢體開始退化,只剩下一雙發達的眼。其極致便是科幻電影的想像──大腦意識上傳到電腦網路,捨棄了累贅無用的肉體。相形之下,舞蹈作為身體的極致運用,將是一種對抗虛擬化的姿態。正如黑膠唱片頑固地成為數位時代的遺民,舞者總會是虛擬世界的反叛者。

 

  話雖如此,吉他與舞鞋之間也不乏對抗的張力。尤其是近年來,我們不時看到搖滾與電音(Electronic Dance Music)的對抗。正如黑膠唱片對於串流平台的排斥,搖滾的支持者也標舉真槍實彈的樂器演奏,看不慣電音那種數位合成的虛擬聲響。部分死忠樂迷的心聲,或許就像Sigur Rós配樂的那集《黑鏡》標題:Hang the DJ。

 

電音音樂所具備的舞蹈元素,其實也彰顯了舞者身體的具體性。(攝影/李佳曄)

 

  當然,事情總是有另一面。搖滾迷感嘆實體樂器的凋零,反對數位化的虛浮風氣,固然是要維護音樂場景的現實性;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電音音樂所具備的舞蹈元素(也就是「電音」這個翻譯所遺漏的「D」),其實也彰顯了舞者身體的具體性。現實與虛擬,類比與數位,對立的兩者並沒有那麼絕對。

 

  透過Sigur Rós與雲門的合作,我們至少瞥見搖滾樂在數位時代的一條出路,通往的方向正是它自身的源頭——搖滾樂與生俱來的舞蹈基因。貓王當年身為搖滾之王,最有名的不是他的音樂,反而是那怪異彆扭的獨門舞步。而今日的搖滾樂走得如此之遠,只有更加扭曲的現代舞才能配合了——但或許,我們不必強調搖滾樂與現代舞的「跨領域」合作,音符與舞步的結合本就是渾然天成的。

 

  總之,不管是雲門的新舊粉絲,還是Sigur Rós的忠實樂迷,都可以期待《毛月亮》的上演。時時為臉書焦慮的人們,也有很好的理由踏入劇院。在這個網路恐慌的年代,看表演也許是一種有效的藝術治療──由於表演期間不得不關掉手機,我們總得強迫自己離線一段時間。

 

 

演出資訊

2019 NTT-TIFA 鄭宗龍X雲門2《毛月亮》
演出時間 |2019/04/27(六) 19:30 | 2019/04/28(日) 14:30
演出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
節目資訊 | http://www.npac-ntt.org/npacnttprogram?uid=14&pid=727

 

音樂資訊

22° LUNAR HALO─Sigur Rós

既然您在這裡… 您知道MPlus這些年來一直都是非營利網站嗎?我們秉持「思想自由」與「價值共享」的信念,希望打造一個不受商業操控、專注在讀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認同我們正在努力呈現的觀點,請您點擊以下的贊助連結。只要新台幣50元,您就可以支持我們,而且只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